网站首页 > 产业分析> 文章内容

农业报道通俗化、趣味化浅析

※发布时间:2015-8-26 9:21:2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农业报道在向广大农民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和政策,推动农村两个文明和城镇化建设,实现全面小康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海量信息爆炸、市场瞬息万变的时代,农业报道在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中日趋重要。笔者要指出的是,本文所指的农业报道并非指狭义的农业生产的报道,而是与农业、农村、农民有关的报道(包括文摘)。如何能使农业报道通俗化、趣味化,增强报道的可读性和贴近性呢?笔者结合采编实践淡几点浅见。

  一、尽量避开难理解、难阐释的专业术语

  在新闻报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科技名词、专业术语,以及其他难以用较短篇幅阐释透彻、表达清楚的问题。但大多农民的文化科技水平相对低下,对这些问题难以理解。

  笔者认为,遇到以上情况,巧妙地避开生辟、枯燥、难以阐释的问题是较好的处理办法。当然有的问题是不能回避的,这就要视与农民生产生活、工作重点、社会热点难点的关系紧密程度来决定。

  如:在报道昆虫食品时,粗蛋白是一个较重要的指标,不能回避。但这个概念对农民来说是较难理解的。这时就不必用过多的文字去解释“粗蛋白”这个概念,因为农民仅从字面就可以体会到它是一种营养成份。而且了解不了解“粗蛋白”这个概念都可以,这与农民的需求相对远一些。

  对于一些与农民日常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或者是当前的中心工作的问题,一定要选好角度、不惜笔墨把问题解释清楚。如:新百元钞的识别、果汁出口中的“逆差”等。

  当然,这里所说要避开一些无关紧要的专业术语,并不是反对农民提高文化科学素质,而是要尽量减少农民读者的阅读障碍。农民的素质提高需要引导,不可一蹴而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当化整为零,逐渐,否则农民会感到内容枯燥、阅读吃力,久之会产生厌烦心理。

  二、找准接近点,多运用具有亲和力的语言表达

  从读者的需求来看,读者并非对上的所有内容都感兴趣,但对于一些重要的或与其关系较近的人物、事件、问题,往往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关注。这也就是接近性。进一步说,即使一篇与读者相关的,如果不善于找联系,揣摸读者心理需求准确切入,或不运用具有亲和力的语言表达,也可能达不到良好的效果。因此,作为农业报道最忌原封不动照搬照抄。

  1、找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无论什么方面的问题,只要通过细化、分析,总是能直接或间接地找到联系。这就需要记者编辑吃透两头,特别是要了解农村的基层情况,了解农民的生产生活规律和农村的人文习惯。

  2、准切入。找到联系之后,还需要确定一个切入点。就是要从各种联系中选出对农民来说最重要、最贴近、最关心的角度进行报道。

  比如:我国北方地区风沙天气频繁出现,给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灾害,但农民只感受到风沙天气的不利影响,少有人去分析、思考其成因。但生态是近年来工作的一个重点,而且农业生态资源严重,这就十分迫切地需要广泛深入地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生态,生产无公害的绿色农产品。笔者在编这个环保专版时,采用了加按语的方式导入,而且由大多数农民了解的二十多年前初中语文课本中《风沙紧逼城》入手,运用朴实亲和的语言导入。

  3、亲表述。农业报道要特别注意表述方式。同样一种意思用不同语气或不同词汇,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表述常决定着读者的认可程度。笔者认为,农业报道的受众以农民居多,还是要多用农民语言、群众词汇,尽可能把生硬难懂的内容加工成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多用“啥”、“咋”、“麻搭”、“消停”等,但有些方言要加注。

  另外,转换人称也是增强语言亲和力的有效手段。比如恰当地使用“你”、“您”、“咱”等。

  三、举一反三,运用比拟、类比手法,使事物具体化、形象化

  对于枯燥的绝对数字,在报道中应多翻腾,采用类比、对比的方法,使其可比化、具体化。如要报道我国沙漠化土地扩展速度为每年平均2460平方公里时,用“就相当于每年有30座城被永远埋在黄沙之中”。这样,读者看完后,再不仅是有数字印象,30座城这个大概念就会使2460平方公里具体化,使其具有可参照性。

  四、多运用俗语、警句、谚语,巧用修辞手法

  农业报道要重视俗语、歇后语、警句和谚语的运用,这样可增强的可读性,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恰当地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可以使事物形象化,会使表述生动活泼起来,能把生疏的概念、事变得通俗易懂,一目了然。同时还可以增强趣味性,这在提炼标题时表现尤其突出。

  五、多解释,勤加注,方便农民阅读

  编辑记者在采写或编辑农业报道时,要准确地估计农民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即不偏低也不要过高,否则久之会失去农民读者。应养成多解释、勤加注的习惯。如对一些生辟字可以注拼音,甚至可以用农民普遍认识的异体民音字加注。

  总而言之,要树立农业报道主要是为农民服务的意识,与农贴心,多站在农业发展、农村实际和农民素质的角度选题目、找角度,多用生动形象的群众语言,把必读和可读的内容好。(作者单位:发展导)

  刚

  作者:作者单位发展导

关键词:产业分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