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产业分析> 文章内容

“金牛论道”第四回:高校学术研讨分会

※发布时间:2019-3-9 9:38:3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2018年11月24日晚上,“中国保险财会论坛”高校学术研讨分会如期召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中国社科院等15所高校研究机构的嘉宾同聚一堂,分享各自的研究。这是一次学术思想的荟聚和交流,小编作为科研新人,不由感慨学术之漫漫,顿时有种独上高楼、望尽天涯的感觉呀!

  刚听到这个题目,小编顿时就想起了彭雪梅老师在主会场和大家分享的《保险资金持股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看来“宝万之争”后,学者们都认为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尤其是二级市场的持股问题值得重视,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呀!

  近几年来,保险公司已经成为A股市场上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保险机构持股市值占A股总市值比例一直保持在4.50%左右。但在现实中,保险机构在资本市场在作用受到质疑,保险公司股权投资管理办法也进行了多次调整。

  刘璐老师认为搞懂保险公司的投资逻辑,楚保险公司的持股特征,分析保险公司的投资行为对A股市场是否存在负向影响,不仅是对质疑的反驳,而且有利于优化保险公司的长期投资行为。刘璐老师利用2014年第一季度到2017年第一季度保险机构在A股市场的持股数量、持股比例及持股偏好数据建立面板模型,研究了保险机构持股特征对上市公司股价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保险资金的独特特征,保险公司的投资行为更注重安全性和收益性,主要遵循价值投资原则。保险机构的一般投资行为并不会对市场产生明显冲击,反而其持股会对股票价值的回归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一方面,监管层不应对所有保险公司的投资行为过于,应引导险资正确合理地投资到资本市场中,逐步扩宽险资的投资比例和范围;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履行作为机构投资者的职能,在以安全性的前提下,不断优化自身的投资策略。

  小编也暗自感慨,自从“妖精论”出现后,保险资金一直都是各种负面影响缠身,这下也算为广大保险资金正名了啊!

  西南财经大学的蒲明教授对这篇文章做了点评:首先,该问题相关研究少,在选题上具有理论和创新意义。其次,该研究通过论证了保险资金在股市中的积极作用,有助于改善保险资金的负面形象。最后,蒲明教授对模型中的解释变量的选择和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张栋浩老师的题目一上来就戳中了小编的心窝,因为这是一篇研究房地产行业的文章!每当房价涨了一轮的时候,小编都在暗自担忧自己什么时候能买得起房,也在盼望房价快点跌下来。那么中国的房价是虚高吗?房地产行业的泡沫大吗?如果房地产泡沫破灭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张老师的报告告诉了他的观点。

  2007年之后,学界开始关注一些系统性风险的问题。而在中国当前最有可能发生系统性风险的行业是影子银行、地方债、房地产,而房地产是中国老百姓最关注的话题之一。那么房地产行业在整个金融系统中风险是什么样的,如果发生系统性风险会对房地产行业本身和其他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是张老师研究的重点。研究使用了基于GAS动态过程的高维因子copula方法,小编听说这是建立多部门之间的联合分布的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研究使用的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包括能源、材料、工业、可选消费、日常消费、医疗保健、金融、信息技术、电信服务、公用事业以及房地产等11个行业指数从2012年3月26到到2018年5月28日的日度指数数据,共1500个观察值。模型通过10万次的模拟,模拟了未来 20 个交易日中行业指数收益率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衡量了模拟期内房地产行业陷入危机这一事件对市场和其它行业收益率及尾部风险的影响,并通过2015年6月份的“千股跌停”事件的事实结果与模拟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良好性质。

  张老师的研究结论表明:当房地产行业陷入危机时,对市场和其他行业收益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能源行业影响最大,其次是工业行业和材料行业,金融行业受到的影响较小。同时会导致市场和其它尾部风险有显著增加,对工业和可选消费行业的尾部风险影响较大,其次是材料行业和信息技术行业,金融行业受到的影响较小。

  张老师认为当房地产行业陷入危机时,一方面受到影响较大的是与房地产上下游相关行业;另一方面,房子作为家庭部门的主要资产,会直接影响家庭部门的消费水平。

  中国人民大学的黄向阳副教授对做了点评:首先,文章了在中国房地产行业当中一些有趣的现象,有一定的力;其次,对模型模拟的结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最后,对文章的规范性提出了一些。

  学过保险的小伙伴都知道,企业年金是养老三支柱中的第二支柱,是未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手段。小编幸运地聆听了初立苹老师的论文报告,初老师介绍了企业年金,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企业年金发展现状,并从管理制度上分析了企业年金发展不尽如人意的原因,真是干货满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初老师的这篇论文吧。

  中国自1991年首次提出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以来,国务院相继发布一系列通知来规范该制度,并于2000年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正式命名为企业年金制度,鼓励各企业成立或者参与企业年金计划,且进行市场化的经营运作。这一期间由于制度政策的不统一,中国企业年金覆盖范围非常有限,基金积累规模也很小。中国企业年金发展不足,有诸多原因。首先,中小企业盈利水平一般,抵御经济风险能力不强,再加上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不低,这使得企业的成本负担沉重,同时基金规模小、设立意愿低等因素的,削弱了其参与企业年金的积极性。其次,税收优惠政策,即对于企业和职工而言,企业年金的缴费在税收上给予的优惠很小。最后,中国企业年金的收益率低于其他投资产品。

  那么,中小企业年金如何突破现状呢?现有的成功经验是,中小企业在建立年金制度方面选择加入年金集合计划,由承担年金业务的金融机构设立年金集合计划,可以让多个企业共同参与,这样能为一些中小企业提供便利,有效发挥规模效应,降低运行成本,是解决其建立年金制度的一个重要通道。

  从上图可以看出,集合计划的企业年金的管理流程是,企业和员工将企业年金资产以信托契约方式交给处于核心的受托人 ,而受托人以签订委托代理合同的形式与账户管理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一起管理企业年金基金资产的投资运作,各基金管理人之间相互监督、相互牵制、相互制衡,旨在实现企业年金资产保值增值。据统计,中国目前市场上仅有集合年金产品55款,与4000多万家中小企业应有的集合年金需求相比,中国的集合年金发展不尽如人意。最直接的原因是集合计划的企业年金投资收益率低。

  显然,集合计划的投资收益率低与投资运作中的委托代理不无关系。目前,中国的集合管理模式有三种:企业年金基金受托人兼任账户管理人,即“2+1+1”模式;企业年金基金受托人兼任投资管理人,账户管理人兼任托管人,即“2+2”模式;企业年金基金受托人同时兼任账户管理人和投资管理人,即“3+1”模式。前两种统称为“外包”模式,后一种称为“自营”模式。

  基于此,初老师从集合计划企业年金的管理角度入手,分析影响其企业年金投资收益的决定因素。与此同时,也辅以费用收取与资产配置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挖掘。

  研究基于2012Q4-2018Q2期间由中国51个适用于中小企业集合计划的企业年金形成的季度面板数据考察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多重委托代理问题,侧重从管理模式和管理费用两个维度进行剖析。研究选择超额投资收益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可视为代理收益的代理变量,同样地选择管理模式和管理费作为主要解释变量,也可视为代理成本的代理变量;同时控制了与基金特征相关的变量。

  研究表明,相对于自营模式而言,无论是在集合计划层面还是投资组合层面(尤其是固定收益类投资),外包模式有着更低的超额收益率和更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而从管理费角度未能提供有效,仅在固定收益类投资中表明存在着委托代理问题。此外,集合计划的时间越长,委托代理越严重;而单就投资组合层面而言,资产管理公司在权益类投资中业绩表现得非常好,而固定收益类则不然。

  东北财经大学的刘璐副教授认为文章十分严谨,每一个假设都找到了对应的经济学理论的支撑,但文章在一些细节性的说明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刘璐老师提出了修改。

  第四位的是来自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萌萌哒的夏常源老师。夏老师给大家带来的也是一篇非常有趣的文章。“伴君如伴虎”,一看到题目就激发了小编的阅读冲动。夏老师的灵感来源于对“距离”的思考。男女朋友之间距离远了,关系会产生变化;那么上市公司与监管机构地理距离较远,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会不会减少购买董事责任险的意愿呢?

  在成熟的市场里,集体诉讼制度和董事责任保险制度是中小股东权益的利器。在中国的现实背景下,中小股东权益比较相对薄弱,一是缺乏集体诉讼制度,二是上市公司中购买了董事责任险的公司不到10%。因此,研究购买董事责任险影响因素具有现实意义。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地大物博,证监局监管上市机构时面临着预算约束和人力不足,繁多的监管职责与稀缺的监管人力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冲突,那么就会带来监管机构就近监管的可能,即离监管机构地理距离越近,上市公司越容易受到监管机构的审查和处罚。

  上市公司如何和面对这种潜在风险呢?会不会通过购买董事责任保险来分担这种监管压力呢?夏老师基于信息优势理论和预算约束理论,使用2007-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通过CSMAR数据库收集了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手动收集了董责险及距离数据。以是否购买董责险的哑变量为被解释变量,核心解释变量是上市公司办公地址与证监局办公地址距离的自然对数以及地理距离小于100KM的哑变量。研究还控制了一系列的控制变量。 研究结论支持了预算约束的假设,即上市公司和证监机构距离越近,越可能遭受就近监管,所以购买董责险的概率越大。该文章丰富了已有对董责险的研究,为新地理经济学的扩展运用提供了其他的视角。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赖黎副教授认为文章研究主题有一定新意,但还需要从影响机制、异质性层面进行更深的研究。

  在当今互联网大爆发的背景下,网络风险与日俱增,2016年美国东海岸网络大瘫痪波及了近半个互联网行业,也让学术界、互联网公司更加重视网络风险。但是目前网络风险的保险市场发展远远低于预期,保险公司开发网络风险的产品远远不足。朱晶晶博士后给大家分享了她对保险公司承担网络风险的思考——具有什么特征的保险公司会更愿意承保网络风险呢?

  基于美国非寿险公司的面板数据,朱晶晶博士后的研究表明,资本充足、投资风险低、业务和地理较分散的股份制保险公司更愿意承保网络风险。作为网络风险领域的第一篇研究,朱晶晶博士后的研究具有开创性的贡献。

  随后,张栋浩老师就变量的数量和模型的选择等研究方法的一些问题做出点评,并与人进行了探讨,小编听后真是受益匪浅呀!

  第六位论文报告人是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的新晋张婷婷老师。张婷婷老师做的这篇研究非常具有文化内涵,涉及到中国传统的文化在家庭企业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文化讲求“尊卑有序”,那么CEO在家庭中的序会如何影响他的薪酬呢?此外,研究运用的工具变量也十分有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品读张老师的研究吧。

  梁漱溟说:“中国人原来各个都是顺民,同时亦个个都是。当他在家里关起门来,对于老婆孩子,他便是。出得门来,以其恭顺和平之第二天性,及其独擅之‘吃亏哲学’,遇事随和,他便是顺民。”这说明家庭的序与社会的序是分割的,家庭中的序具有独特性。那么在家族企业中,当家庭亲属涉入董事会使得CEO与其他家庭同时存在于董事会中,家庭中的序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呢?对CEO的薪酬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研究选取2007-2015年A股上市家族企业为初选样本,剔除CSMAR数据库中财务数据缺失、公司治理数据缺失以及金融行业的公司。界定家族上市公司样本标准为:(1)最终控制者能追踪到自然人或家族;(2)最终控制者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公司必须是被投资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3)企业的创立者或其家族为公司董事。被解释变量为CEO薪酬,以CEO年末总报酬的对数测量。解释变量为CEO相对于涉入董事会亲属的家庭地位,包括两种定义,第一,低家庭地位CEO:当参与董事会的亲属为CEO父母时,CEO的家庭地位较低,取值为1;第二,高家庭地位CEO:当参与董事会的亲属为CEO配偶、子女、兄弟姐妹以及其他非直系亲属时,CEO的家庭地位较高。控制变量包括公司特征(资产、负债、盈利能力、成长性指标)、公司治理特征(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二到第五大股东持股测量的股权制衡程度、董事会规模、董事比例)以及一些家族企业特征和CEO特征。

  结果证明了研究,即低家庭地位CEO低薪酬,高家庭地位CEO高薪酬。文章进行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包括以调整公司规模影响下的CEO薪酬为替代性测量、测量误差的分析、PSM-DID方法的使用、以各省孝子懿行牌坊数量、各省贞妇洁女牌坊数量为IV的回归等。

  进一步地,在文章证明家庭序在CEO薪酬上存在对称性影响后,讨论了这种对称性在CEO和亲属不同家庭、社会、公司下的作用。结果表明,CEO年龄改变了家庭地位,影响了家庭序的对称性;同时,社会和公司中的CEO影响了家庭序的对称性,CEO的社会和公司大放大了CEO高家庭地位影响,弱化了CEO低家庭地位的影响。研究还讨论了家庭“序”的溢出效应:即家庭序对CEO薪酬的影响是否同样会影响其他高管薪酬。结果表明,低家庭地位CEO的薪酬业绩性显著地被降低;CEO家庭地位低同业会降低其他高管薪酬,但CEO家庭地位高并没有提升其他高管薪酬。

  随后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夏常源老师对张老师的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夏老师认为文章理论部分新颖,部分扎实,对文章的后续扩展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2012年,伴随着保险业“十新政”的出台,保险资金投资范围迅速扩大,保险公司也频频向其他领域进行扩张;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也成为其他金融机构甚至实业公司的“兵家必争之地”,保险混业经营的发展进入多元化加速期。

  在这个趋势下,经营效率与经营风险是保险公司经营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及权衡的问题。不同混业模式下,保险公司的优势及劣势有哪些,应采取何种对策?参与混业经营能否提高保险公司经营效率?保险公司参与混业经营后,经营风险是否上升?在混业经营趋势下,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率与风险有何关系?黄鑫博士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黄鑫博士使用了使用SFA方法测度了保险公司效率,建立两类投入、三类产出的超越对数成本(利润)函数模型,运用基于财务指标的Z值法(Z- score)来衡量金融机构整体经营风险,动态GMM模型的结果表明:第一,混业经营对寿险公司的影响超过财险公司,各类金融牌照的整合效果对寿险公司而言要好于财险公司;第二,“银行、证券、信托、财险、寿险”单一金融牌照对保险公司经营效率均有提升作用,但牌照总数量对集团旗下的保险公司影响不明显甚至会带来效率损失;第三,保险主导模式下保险公司经营风险最低,混业风险的分散效应大于聚合效应。第四,混业经营对保险公司经营风险具有一些影响,但在程度上弱于混业经营对效率的影响,无论寿险公司还是财险公司,经营风险与效率的相关关系不受经营模式的影响,均按照同种规律变动,给政策实施、风险监管提供了方便。第五,对于寿险公司而言,经营风险与利润效率同向变动,呈现倒U型关系,表明公司承担风险并不是越高越好,承担的风险应当适度。

  黄鑫博士认为,混业经营应循序渐进。混业经营表现出较好的资源优化与整合作用,从整体上看有助于经营效率的提升,但是不能盲目追求金融全牌照。寿险公司应控制所承担的风险,财险公司应降低经营成本。

  随后,张婷婷老师做出了非常详细的点评,并就模型中的控制变量是否该加入公司治理这样的变量和黄鑫博士进行了探讨。小编也学习到了未加入该变量主要原因是由于大部分保险公司未上市,其信息披露不全面,无法得到相关的信息,这也是对保险公司研究中的难点所在。

  最后,彭雪梅教授作了总结致辞,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三个小时的学术研讨转瞬即至尾声,小编表示,这么多大牛的分享,这么多实实在在的干货,真是让人意犹未尽、受益良多呀!衣带渐宽终,为学术消得人憔悴,让我们在学术的道上快乐地奔跑吧!维基解密黄菊内幕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