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产业分析> 文章内容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发挥学科优势帮助贫困村发展旅游产业

※发布时间:2020-7-28 20:14:15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党的以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思想,紧紧把握“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的核心要义,找准贫困村需求与本校优势的结合点,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和专业特长,精心谋划长远,将经济管理、艺术设计等学科专业群与帮扶村的特色旅游产业链相对接,帮助贫困村确立了依托当地山水自然资源丰富、满族历史文化厚重的地域特色的优势,制定旅游发展规划,挖掘人文历史资源等,打造“红河漂流第一村,萨满文化第一寨”,促进了当地生态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使贫困村在记住乡愁、留住绿水青山中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实现脱贫增收。学校连续6年被评为省扶贫工作先进单位,南天门村被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017年以来,每年创收300多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摘下省级贫困村的帽子。

  发展旅游产业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经济转型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美丽宜居新农村、解决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客观需要,是以人民为中心、推进贫困村由“输血”向“造血”转变的必然选择。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就是把自然、民族文化和农耕文化融入到传统旅游文化中,给游客带来回归自然的感触和原汁原味的原生态体验。近年来,国内外蓬勃发展的休闲农业与乡村观光旅游项目,不但促进了当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而且在做强旅游产业链的过程中,实现了筑巢引凤招商引资、推销名优特产品、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随着旅游业与农村、农业的深度融合,成为促进资源高效用、满足新兴消费需求的“朝阳产业”。

  党的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的小康社会不只是经济收入的提高,还在于全民在经济收入提高的同时幸福生活、健康长寿。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提高,老龄化加快,人们生活工作节奏加速,来自于社会、工作、生活的压力剧增;人们对休闲减压、生态环保、健康长寿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基于美丽田园生活下的生态养生类旅游产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迫切需要寻找一个优美、空气清新、食材原生态、可以静心养生的地方,放松身心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情画意田园生活。发展生态旅游项目具有广阔的前景。

  位于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大苏河乡的南天门村距离县城18公里,距乡12公里,交通便利。该村属于典型的山区地貌,平均海拔四百米以上,气候冬寒夏凉,年无霜期250天左右;群山围绕、植被茂密、水资源丰富,坐拥红河峡谷14公里流域、水库3座、林地3万多亩,有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西接红河峡谷漂流和沙河子满族村寨,东邻湾甸子镇,距建设中的聚隆滑雪场15公里,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具有开发乡村旅游的资源优势。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始建于1950年,建校69年,学校已发展成为以石油石化为特色,工、理、经、管、文、法、教、艺等八大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特别是下属的经济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学科群,能够为贫困村发展生态旅游项目从规划、设计、运营等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扶贫的关键是让贫困户富裕实现“造血”功能,可持续发展的新子。学校在帮助乡村制定《大苏河乡龙岗山生态旅游规划方案》《南天门村生态旅游规划方案》《南天门村女真部落规划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揽子”兴乡富农规划,每年拿出40万元作为专项扶贫资金,建立了推进项目落实沟通协调机制。同时,要求驻村工作队把做好生态旅游项目作为精准扶贫的重点,持续推进项目落实。

  “一轴两带”就是立足大苏河乡和南天门村自然资源实际,基于美丽乡村建设下的生态养生旅游开发。一轴是指“红河水系发展轴”,两带是指“南天门疗养度假带”和“沙河子休闲娱乐带”。通过“红河水系发展轴”链接“南天门休闲养生带”和“沙河子度假娱乐带”。通过“一轴两带”的格局,建设山水相依,功能均衡,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型一体化旅游产业区,形成景区和乡村共同发展的局面。“一轴两带”的主题是“静山、静水、静心;养生、养性、养德”,围绕这一生态旅游主题,学校规划了具体景点和特色项目等,明确提出了打造“红河漂流第一村、萨满文化第一寨”的发展目标。

  第一步,抓住优势、突出特色的错位发展战略——寻找各个乡村的特点及优势、包括山水美景、种植景观、村落建筑、传统特色村落美食、瓜果蔬菜及美食的生态养生,形成处处有特色、四季都精彩的格局。同时,按照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制定各个档次的休闲生态养生产品。

  第二步,政策引导支持、市场运作的管理运营战略——通过主导搭台、村民自愿合作入股,招商引资运营。同时,不断加大扶持力度,让农业、旅游业、生态养生产业共同协作,、企业、村落共同推进。

  第三步,资源整合、精品带动的资源开发战略——田园风光、历史人文景观、风景区整合开发,实现“生态旅游+养身旅游+乡村旅游→静心养生+休闲娱乐”,通过知名资源的整合带动开发系列产品。

  第四步,形象打造、全域推进市场开拓战略——全域规划推进,凸显村落文化所表现出来的满乡特色和文化底蕴,村落质朴民风、保持田园休闲生活,将村落与邻近知名旅游资源打包构建、做到不冲突、不遮蔽、展,打造大苏河乡和南天门村生态养生旅游与美丽乡村共建新景象。

  在学校和当地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14年以来,围绕生态旅游项目和规划,先后投入和协调各方面资金1000余万元,新建了村级组织阵地和1000平文化广场,完成了道硬化、灯和护栏安装、自来水管道、河道防护、屯里组“美丽乡村”建设、山洪沟治理和沿河观光栈道等工程。成立了“清原浑河谷农业旅游开发专业合作社”,引进了熙龙岗旅游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投资企业,建成了关东大院民俗点和“沈水生态养生公园”等项目,构建了合作社+公司的运行模式,以现金、资源等方式入股运营。2016至2017年,合作社+公司共投入300万元,县、乡两级财政共投入380万元完善道等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12月第一个项目“关东大院”正式营业。2016年购置皮筏320条,观光车3台,竹筏10条,建设旅游服务中心600平,餐饮住宿客房600平,修筑景区道3000米,并配套了其它服务设施,开始试漂流项目运营。2018年争取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补资金200万元,进一步完善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获得乡120万元“美丽乡村”村屯建设专项资金。同时,学校派出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学者启动“萨满文化”挖掘和“女真部落”场馆规划建设。

  在上级有关部门、县乡村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沙河子满族风情村寨、南天门农家乐大院、沈水湾养生主题公园、女真部落……“一轴两带”生态旅游的前期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取得了初步效益。定点帮扶乡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定点扶贫村被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2015年以来,依托南天门村水库上游湾多滩宽、丛林茂密的自然资源,沙河子休闲娱乐带、南天门休闲度继投入运营,主打适合学生和老年人休闲度假漂流的水上静漂项目和满族民俗特色表演项目,按照满族风情布置游客房间、开展满族民俗活动等,将满族餐饮习俗融入整个村落,并成功举办了两届冰雪节娱乐活动。年创收均在300万元以上。如今的南天门,夏漂流、冬滑雪,住农家院、品农家菜,睡农家热炕头,看满族民俗表演,坐马拉爬犁、开雪地摩托、骑冰车等,吸引了大量游客。

  把人文历史资源融入旅游产业发展中,是特色旅游的灵魂,也是让游客来了有启迪、有、属蛇的今年多大有收获的独特体验。据史料记载,1635年,皇太极废除旧有族名“诸申”(女真),定族名为“满洲”,满族和女真同源。《晋书·肃慎传》中有所记载“夏季巢居,冬季穴居”讲的就是女真人的生活习惯。打造出与众不同的具有女真村寨文化的大苏河乡“女真部落文化区”既是对这一历史渊源的发掘再现,也是对已成为旅游景点的新宾“赫图阿拉城”的满族文化的延伸,因为南天门相距新宾较近,通过赫图阿拉城表现的“城堡式文化”与南天门村表现的女真“村寨文化”相映生辉,并且,村寨部落的女真文化在时间上会比城堡女真文化更久远,更具有历史意义。再加上南天门村因采石意外发现的天然“萨满像”,把南天门村作为打造大苏河乡“女真部落文化区”示范村的“南天门女真部落”应运而生。学校派出艺术设计专业老师提炼设计,打造宾至如归的原生态女真居民生活区,供游客体验居住。初具规模的“南天门女真部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景美好。

  2018年南天门村共接待游客30000人次,拉动增收300万元,带动就业60人,为农民工开支60万元。通过旅游产业带动及分红,为贫困户增收5万元。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36.5万元。

  生态旅游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富裕了村民的钱袋子,也使乡财政收入大幅提升。在“十二五”末,全乡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0.99亿元,第二产业3.26亿元,第三产业2.36亿元。完成全乡财政收入2897万元,比“十一五”末增长25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01元,比“十一五”末增加67.9%。

  对于定点帮扶的贫困乡村,多数单位的做法是给钱给物、临时救济。这种“输血”式扶贫模式的优点是见效快,但最大的缺陷是无法彻底铲除贫困根源,一旦停止经济援助,贫困户很快就会返贫。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的扶贫模式采用的是“造血”模式,即把生态旅游开发和特色农产品产业结合起来作为“脱贫产业”和“富民产业”来抓,变单纯“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每个贫困农户都可以参与其中并受益,形成了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

  过去我们搞扶贫开发,往往是部门指定项目,干部指挥甚至农民去干,非但效果难如人意,部分农民还会误认为扶贫就是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扶贫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扶贫过程中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搞“拉郎配”,通过充分宣传动员调动农民积极性,使得贫困农户自觉自愿参与特色农产品开发和生产过程当中来。村民的积极性有了,再通过村集体资源入股、个人承包田地入股、融资入股和合作社经营等方式,让贫困户在得到劳动力报酬的同时,享受到入股分红、福利分红等甜头,自觉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投身到生态旅游项目中,由过去的被动扶贫,发展到贫困户自觉自愿地主动积极脱贫。

  “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是中国扶贫的特色。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和联手“搭台”,在扶贫过程中恰当地借助社会资本搭建起生态旅游开发与特色农产品生产项目相结合的平台,既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又解决了贫困户就业的问题,还促进了当地特色农产品的外销,增加了乡的财政收入,实现了诸多关联方的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