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产业分析> 文章内容

2022中国职业教育行业报告

※发布时间:2022-6-17 12:42:13   ※发布作者:佚名   ※出自何处: 

  「双减」落地,K12 学科培训退潮,职业教育迎来风口。不论是政策利好还是供需变化,种种迹象表明,职业教育迎来高光之年。

  一方面,如新东方、好未来、高途等学科培训头部机构,纷纷宣布加码职业教育;另一方面,一系列利好政策频出,为职业教育赛道上的选手们铺开了亮相「红毯」。

  职业教育势头之热,如烈火烹油,展望未来,教育行业如何找准航向,贴近政策监管的方向和要求?如何在技术赋能之下、产业升级之中,转危为机、迭代进化?

  《2022 中国职业教育行业报告》通过详细的行业梳理,以及对职业教育领域内多位顶尖专家的,系统解读职业教育行业的当前格局和未来趋势,并对职业教育典型赛道进行分析和展望,为职业教育企业和投资人提供行业参考。

  职业教育方案的颁布、职业教育法的重要修订以及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显示出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之高、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目前中国技能型人才缺口巨大,政策与需求的双重驱动将使得职业教育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职业教育企业要以科技赋能、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线,构建「招培就」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互惠共赢的职业教育新生态,促进产业繁荣。

  过去的 20 年是互联网深刻影响中国经济的 20 年。技术变革催生新的应用,新的应用派生新的商业形式,新的商业形式产生新的经济形态,不同的经济形态对人才供给提出新的需求,在 IT 行业经历的大型软件开发、互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的四次迭代中,洞察人才供给需求的变化,构建符合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系统成为 IT 职业教育企业长期发展的核心能力。

  面临产业升级带来的人才结构的变化,以及企业用人需求的变化,作为个体的我们,人人都需要学习一些 IT 技术来提升工作效率,拓宽职业发展径。作为 IT 职业教育企业,需要持续发展符合需求变化的人才培养系统,来为学习者提供专业、有效的职 业教育服务,在国家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中,继续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双减」政策出台,职业教育成为 K12 教培转型的重要方向,行业竞争加剧。单纯的线上或线下模式抗风险性差,难以稳定持久地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 OMO 发展模式会成为教师培训赛道的重要趋势。

  未来,职业教育行业将进一步规模化、规范化。职业教育机构,需要保持初心与情怀,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社会输送技术型人才,而不应过度逐利与资本化。

  现阶段职场新人多是 95 后、00 后,这批人是互联网原住民,对互联网的接纳程度高,更注重个人的成就感与个性化的追求,对应这样的客户群体,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职业教育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从市场格局来讲,目前新职业在线教育赛道格局非常分散,没有明显的头部效应。但随着行业内早期机构的不断发展,以及新机构的不断涌入,在不久的将来,势必会产生龙头企业,行业竞争也会日益加剧。

  社会在持续发展,每个人都需要努力提升技能和综合素质,以提高生产力来持续创造个人与社会价值。未来,职业教育将肩负起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诸多重任,成为国民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目前财经职业教育市场呈现分散化的特点,没有出现龙头企业。行业中成功的企业往往具备较好的市场能力、独特的产品与优良的口碑。但仍有部分行业痛点无决,如空闲少导致无法长时间线下学习,线上教学缺乏学习氛围等,如何解决行业痛点、满足个性化需求会成为企业追求的重要目标。

  整个职业教育市场看似很大,但刚需性不够强。要成为职业教育头部企业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向,努力回归职业教育的本质——改变命运,不仅要考虑到的工作问题,还要大力发展职后教育,解决的职业发展问题。

  刚刚过去的 2021 年,针对职业教育领域国家多个政策发布、资本对职业教育频频出手、「双减」后教培公司转入等现象,均带来了职业教育的高关注度。职业教育在我国其实已发展多年并有其成熟的结构和发展模式,在新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必定需要新的变革点和突破点。

  其中重要的一环即是产业公司,因为只有产业公司才能真正了解产业人才画像、产业技术应用等内容。非常欣喜地是,我们已经看到众多行业的头部企业宣布进入职业教育领域, 下一步就要看谁能更好地融入既有职业教育结构,并做出符合自身产业特色的内容和服务。未来在职业教育领域,具备产业背景或产业知识储备的公司才能走得更好更远。

  随着国家的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也迎来了利好的发展机会。但依然也面临着诸多难题,如何更好地根据市场需求来设定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让所培养的人才能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凸显出的结构性矛盾等,都需要共同的努力,切实以就业为导向,围绕「人才职业发展」,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真正去打通职业教育的闭环。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和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加快,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会更加多样化和更加旺盛。技术技能人才市场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技能劳动者虽有 2 亿多,但仅满足就业总量 26%。因此,产业龙头、职业院校、人力资源机构的铁三角在政策下,会发挥划时代的作用,以工代训、专业共建、订单班等模式如雨后春笋。职业教育的发展关乎就业、民生与社会安定,国家未来的政策方向必然是利好的,会让职业教育更加规范、合理且有序地发展。

  未来国家对职业远程教育的管理和规范会越来越严格,这些政策的出台对于行业发展来说是极大的利好。规范的市场、和谐的竞争,对于长年埋头实干、重视教学质量和服务的企业来说会拥有更好的发展机遇。而随着人们对技能水平提升、知识层次积累的需求不断扩大,职业远程教育行业在相关政策的引导和规范下,在各个企业精心的耕耘和经营下,必然会拥有更为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多元化的价值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期待若干年后的年轻人在就业时,无论在哪一行,无论是因为兴趣还是工作,都可以更充分地展现其活力和专业度,贡献其社会价值、也获得社会尊重。

  职业技能教育是支撑我国未来产业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政策上明确积极鼓励企业深度参与、与职业类院校一同解决高技能类人才的供需矛盾。这是一个历史机遇,产教融合的过程中,需要也离不开职教领域创业者的聪明才智。

  职业教育的优势在于就业导向明确,如果培训与就业强关联,付费意愿更强,在此基础上提高客单价可以成为扩大企业营收的重要途径。而针对 LTV 短的问题,则可以针对某一赛道或细分培训品类深入打造终身学习平台。

  职业教育行业单细分赛道天花板不高,市场规模有限,难以支撑头部企业的持续扩张。如公考赛道的头部企业早已开始向教师、IT 培训、考研等品类扩科布局,跨赛道发展成为众多职业培训平台的共识。

  发展中高职教育,是国家基于国际竞争,将人口红利为工程师红利的重要举措。打通产教融合的最后一公里,需要中高职院校、中高职教育企业、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用人单位、主管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学历职业教育中,与产业结合更紧密且拥有技术革新较快专业的院校更有发展前景;非学历职业教育中,兴趣驱动下线上线下融合的终身学习平台是重点发展方向。

  真正把创造价值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导向、帮助获得有社会需求的职业能力的职业教育企业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

  兴趣驱动会成为未来教育的核心发展趋势之一,教育不再局限于刚性需求。受益于兴趣驱动的新型学习模式,科目之间的边界将会逐渐被打破,多样化的兴趣爱好会促使教育更加细分和多元化。同时,数字化会重塑整个教育的竞争格局,让行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在政策需求、市场需求和个人成长需求的共同推动下,中高职教育在未来的 20 年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更多的民营企业和资金会加速入场,也会落地更多的政策,提供更多的经费支持。如今年轻人更换工作更加频繁,更加重视提升自身的职场竞争力,职后教育市场也会在未来持续稳健发展。

  职业教育:是指为了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综合素质而实施的教育活动,在多项因素的共同推动下,职业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期。职业教育由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两部分组成。

  ·职业学校教育:是根据国家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录取学生,按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学生完成学业后,由学校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学历职业教育分为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教育。

  ·职业培训:是指培训、后,由培训部门颁发相应结业证书。职业培训可分为就业前培训、学徒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及其他职业性培训。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

  ·学历类职业教育:主要分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专、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高等职业教育由专科、本科教育层次的职业高等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实施。

  ·非学历职业教育:主要分为职业考试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企业管理培训;职业考试培训包括人才招录和资格认证,职业技能培训包括 IT、金融财会、语言培训等,而企业管理培训主要包括企业管培和企业内训。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传统行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水平提升,各行业的商业模式和行业格局都在不断迭代,一些新职业和新兴职业教育方式逐渐进入大家的视野,比如:

  ·职前教育主要为大学生人群提供职前指导,比如 offer 先生、Unicareer、实习僧等,通过职业生涯指导和就业信息提供,帮助学生掌握工作相关技能,顺利地进入职场。

  ·职业技能教育,则是通过帮助用户提升专业技能,满足其在能力提升、职业转型等方面的。比如,在互联网职业技能上,可细分为产品、运营、设计、技术、管理、金融等领域;在综合素质方面,包括创业培训、商学院以及知识付费等服务。

  民办职业教育,是相对于公办职业教育而言,指民办教育的职业教育,主要由民办职业学校、民办职业技术学校、民办职业学院、民办职业技术学院、民办职业大学、民办职业技术大学等实施教育。

  据人社部统计,2020 年底我国技能人才仅占就业人口总数的 26%,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 28%。人社部印发的《「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十四五期间要实现技能人才数量的提升。

  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 我国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技术密集型领域的人才需求不断加大;而如批发零售业、制造业、建筑业等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增速放缓,劳动力供给过剩,行业从业者面临着失业的压力,急需提升职业技能。

  根据预测,到 2022 年,我国职业教育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到 2024 年,有望达到 1.2 万亿人民币规模:

  ·学历类职业教育的增长,主要依赖学生人数增加及学费提升。目前,民办学历类职业教育的招生指标受调控,学费则因地而异,需依据指导价或通过备案审批,因此整体规模受政策影响大。近年高职扩招政策利好行业增长,不过,由于民办高校招生人数占高校总招生人数比例稳定(约24%),且学生总人数趋于稳定,扩招对规模增速的有限,未来增速预计趋于平稳。

  ·非学历职业教育以市场需求为主要驱动力,主要包括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考试培训两大市场。职业技能培训受产业结构升级和劳动力市场人才素质提升需求影响,发展迅速,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近 5 年年复合增长率 CAGR 保持在 10%;在公务员、教师、研究生等扩招影响下,职业考试培训近几年成为热潮,近 5 年年复合增长率 CAGR 约为 4.5%。

  职业教育产业链的上游由配套服务商、平台服务商、师资服务商和内容服务商构成。中游由学历和非学历的职业教育服务商构成,主要提供教育和培训服务。下游则为职业教育需求方,其中现阶段学历职业教育主要面向 15-22 岁的 C 端学生,非学历职业培训的受众则更为广泛,基本覆盖了中考毕业以后所有年龄阶层的学生,此外职业技能培训和企业培训公司还向 B 端企业提供服务。

  从产业链来看,学历职业教育与非学历职业培训集中在中游,且细分赛道众多,各赛道集中度低,竞争较为激烈。

  学历职业教育,是相对于职业培训(非学历职业教育)而言的职业教育,以获取学历文凭和实现初次就业为目标。学历职业教育也可称为「职业学校教育」,分为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

  根据 2021 年 3 月通过的《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由高级中等教育层次的职业中等学校(含技工学校)实施,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由专科、本科教育层次的职业高等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实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中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同时提出,国家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的职业教育体系,支持产教深度融合,支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学习转换、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学习融通、互认。这意味着,育体系角度,普通教育、学历职业教育及职业培训均拥有重要地位,受政 策支持鼓励,是提升国民素养、促进就业的重要环节。

  2019 年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实施方案》的出台了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大学(高职本科)的通道,截至 2021 年 5 月,全国有近 30 所本科层次的职业大学,这是国家为进一步完善职业人才培养体系、提升现代化职业教育的重 要尝试,意味着职业教育地位进一步提升。

  职业学校的准入门槛高,运营难度大,这也成为了民办学历职业教育行业的主要壁垒。设立中等、高等等不同层次的职业学校,需由从县级以上地方到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等不同对应层级的部门进行审批,同时,还需要符合办学资金、教育用地、组织章程、教师人员、设备、课程体系等一系列资质要求。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市场规模约为 1,700亿人民币,为高等教育市场的十分之一左右(公办占比九成)。与公办高校不同,民办学校的资金来源主要为学生学费收入,其他则包括拨款(约占 12%)及投资者投入等。从在校生和招生人数来看,民办高校人数近年来持续增长,占高校人数比例维持在 23%-24%,其中研究生与本科占比 62%,专科占比 38%。

  民办职业学校当前主要收入来源为学生支付的学费和住宿费等,可占总体收入的80% 以上,其他收入则为一定的补助和利息、管理费等。民办学校不断采用多种方式积极提升收入,比如,通过外延并购增加学校数量,通过扩大学校规模和提升招生能力来提高入学人数等。单个学生收入的重头,即学费,有稳步提升的趋势,但受指导价及监管影响大,很难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因此,提升收入的主要驱动力在学生人数的增加。

  民办学校若采用自建模式,则初期投入成本高昂,主要前期投入包括土地租赁、校区建设和设备采购等费用。主要运营成本包括教师和员工薪资、固定资产折旧、水电等运营费用、销售及行政费用等。新建高校的回本周期一般在 10 年以上。自建模式属于重资产运营,十分学校的资金实力、拿地能力、教师招聘能力和运营能力等。

  并购是民办高校扩张最主要的方式。随着国家对学院转设加速推进,民办高校向外并购有了丰富的标的,高校的外部扩张受政策利好。

  轻资产运营是指教育企业与、房地产商等第三方合作办学,通过第三方解决拿地难、建设投入大、办学资质难获取等问题。该模式曾一度成为热点,但轻资产模式的落地,需要倚靠有较高知名度和行业地位的品牌背书。

  ·投入:重资产模式初期投入高,项目回本周期长,民办高校需要强大的资金实力和精细化运营管理以实现良性运作。

  ·并购:一方面,民办高校并购多以区域扩张为主要目的,但不同区域、不同专业的学校之间协同效应较差,民办学校需提升自身整合能力以收购学校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并购作为当前民办高校的主要增长方式,是提升学生数量及实现增收的关键,但一味地追求扩张,必定会带来资金压力。利用政策窗口期快速扩张的同时,减少流动性压力,是民办职业学校面临的一大挑战。

  ·师资:民办学校教师招募难度大、流失严重、 恶性竞争加剧人员流动,人力成本逐年攀升。通过合理的薪酬体系将师资培育和企业发展联系在一起,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和稳定性,从而提升核心教学体系输出能力,有助于打造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产教融合:当前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产教融合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打通,民办高校作为教育端,需要和企业端更加深入地合作,探索多样化合作方式,实现真正的产教融合。

  根据教育部《2020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有民办中等职业学校1,953 所,在校生 249.40 万人;民办普通高校 771 所(含学院 241 所),普通本专科在校生791.34 万人,硕士研究生在学 2,556 人。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市场高度分散,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照学生人数计,截至 2017 年末,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行业五大市场参与者份额约 5.8%。不过,随着未来并购趋势加强,未来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目前国内较大的民办高校集团,如希望教育、中教控股、新高教集团、新华教育、春来教育、东软教育、中国科培、民生教育、宇华教育等均为港股上市公司,其学校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

  民生教育创立于 1998 年,以「互联网+」职业教育为中心,形成了校园教育、在线学历教育服务、职业能力提升、考试测评、技术平台、人力资源与就业、国际教育七大类业务线,构建起相互补充、支撑、协同的产品矩阵。民生教育建立了线上+线下、学历+非学历、「招培就」全链条一体化的系统性服务体系;服务网络遍布 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及、新加坡和中国等国家和地区,服务学生及用户逾 3,000 万人。

  ·技术优势:累计研发投入十多亿,专利软著 500+,四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积累众多技术。

  中国教育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国领先的高等及职业教育集团,业务遍布中国、与英国,专注于通过创新提供优质教育,集团于 2017 年于联交所上市。

  民办高校龙头企业利用自身资金和管理优势,不断寻求并购整合机会以扩大规模,随着资本化进程不断加快,未来行业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高。据不完全统计,自 2020 年起,高教上市公司并购案例达 10 起。

  《民促法实施条例》进一步明确分类管理思,也明确了对民办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鼓励方向,总体利好并购。学院转设加速,为高校并购提供更为丰富的标的。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产教融合的主要目标是,逐步提高行业企扬州发改委蒋珊照片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用 10 年左右时间,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总体形成,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完善,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重大结构性矛盾基本解决,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显著增强。」这为明确企业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参与办学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此后,教育部、发改委《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办法》、《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校企合作的机制,同时,各地方也陆续出台政策,支持产教融合。

  目前,产教融合还存在着不少痛点,如高校培 养与企业用人需求脱节、校企合作务虚不务实、市场规范化程度低等问题,因此,真正实现产教融合目标,仍然有很长的要走。

  产业升级大背景下,各行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愈发紧迫,但与之相对应地,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标准和教育质量还有待完善和提高,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不小差距。这一差距尤其体现在高层次教育上。2019 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51.6%,相比美国(89%)、欧洲(71%)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还远远落后。

  近几年,国家陆续出台政策大力职业教育,持续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以培养高层次、高水平的技术型人才,这符合我国现代化战略目标,是职业教育的主流趋势。

  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大学的通道后,未来可能还会设置职业硕士、职业博士,职业教育的晋升通道将被彻底打通,形成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地位的升学径。

  公务员考试是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录用担任一级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级层次的公务员的录用考试,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种形式:

  ·国考即国家公务员考试是指:中央、以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派驻机构、垂直管理系统所属机构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考试。

  ·省考即地方公务员考试是指:地方各级党政机关、等为招录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而组织进行的各级地方性考试。

  公考热度居高不下,国考自 2013 年以来参考人数均过百万;省考人数逐年上涨,2020 年参考人数突破 400 万人。根据东方财富证券研究院测算, 2013 年公务员考试培训行业市场规模仅 52 亿人民币,2017 年公务员考试培训行业市场空间逼近百亿人民币,预计 2022 年将突破 200 亿人民币。

  2010-2020 年期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从 631 万人增长至了 874 万人。高校扩招政策下,国内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2020 年毕业生人数同比增加 40 万人。据智联招聘对毕业生期望行业的调查,有意愿在就职的人数占比

  公务员参考率有抗周期属性,与经济发展成反比,经济热则报考热情衰减,经济冷则报考热情上升。2017 年以来,P 增速持续放缓,受经济下行及疫情持续的影响,预计中短期内公考热度稳定,参考人数将持续上升。

  受国内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上升与经济下行的影响,就业压力进一步提升。2021 年 6 月,16-24 岁人口城镇失业率达到 15.4%。同时,公务员岗位的稳定和职业地位较高的属性使得就业者倾向于参加更为公平的公考。

  公务员逐年扩招,但受毕业生人数上升及经济下行等因素的影响,公务员招录比常年居高不下,2019 年国考招录比甚至达到了 95:1。面对激烈的公考竞争,考生往往难以进行个人自主备考,更多考生会选择参与培训以提高自身竞争力与通过率。

  一般考生较难完成学习监督与激励,参培可以提供学习氛围,同时,高投入成本可以激发考生更大学习动力;

  公考培训机构最早诞生于 90 年代,初期培训机构多为区域性的小机构,但在十几年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之后,目前公考培训行业已经进入寡头时代,集中度极高。华图、中公两家机构在 2019 年分别占据公考培训市场 15% 和 33% 的份额;另外,2016 年粉笔教育借助线% 的公考培训市场份额。

  ·公考没有教材,考生自主备考难度大。早期,华图、中公注重教研,研发自有教材逐渐完善了公考教材体系。

  ·早期教育培训行业非常依赖教学网点的铺设。一般通过封闭式线下课程训练,达到短期提分的目的。

  ·公考主要群体为高校学生,目标客群集中,易于开展针对性营销,龙头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在高校开展营销活动抢占市场。

  中公教育是跨品类综合性的职业考试培训龙头,1999 年成立,起步于公考培训,2019 年借壳上市。公司在品牌、研发、产品、渠道等方面形成高壁垒,优势明显。

  粉笔蓝天科技有限公司(粉笔职教)成立于 2015 年,由公考名师张小龙创立。成立以来,公司科技先行,致力于用互联网技术助力教育创新,是积极推动「互联网 + 教育」的职业培训平台。粉笔职教以人为本的经营,以高水平教学质量和优质服务,赢得了诸多用户的信任与尊重。

  公考赛道目前头部公司优势明显,且相对于其他招录考试而言,更容易做到标准化,公考赛道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品牌效应进一步加强。

  品牌优势有助于企业降低获客成本,吸引优质师资人才,同时,当品牌效应延伸至其他赛道,有利于形成产品间协同效应,造就综合性品牌优势。

  公考赛道龙头企业通过自身在管理、研发、运营和渠道等方面的成熟经验,可以进一步巩固品牌优势,形成正循环,而新入局公司则可通过差异化定位,瞄准细分人群,进行差异化的品牌塑造。

  类招录岗位的大量需求来自于地级市和县,因此,下沉市场公考培训空间广阔,值得关注。以为例,2021 国考招考人数为 1,292 人,非省会地区招考人数为 1,120 人,占比达到 87%。一些地区的公考招录比甚至超过省会城市,竞争激烈。

  近年来,公考龙头都在加速下沉,中公截至 2020 年度已有 1,669 个直营分布和学习中心,覆盖全国 31 个省市及 319 个地市,比 2019 年末增长 51%。粉笔教育等利用线上的高性价比课程布局下沉市场,迅速起量。

  线上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便利的教学服务,线下面授能为学生提供更加沉浸、专注的学习。OMO 运营模式既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也能保持企业安全稳定且高效的运营,是当下公考赛道的普遍选择。

  线上向线下布局:以粉笔教育为例,其 2020 年开始加大对线下渠道的建设力度,加速下沉至各个地市、县区开设学习中心,以便为就近提供良好的线下学习。

  线下向线上布局:以中公教育为例,2020 年其线 亿人民币,同比增长 180.56%。线上培训营收在整体营收的占比从上年同期的 11.29% 上升到 25.94%。线 万人,增长超过六成。

  研究生考试流程分为初试和复试,初试为全国统考,考试科目分为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复试一般由各院校自主命题。

  研究生考试科目多、流程长。其中公共科目内容标准化较高,培训需求旺盛,易规模化;但专业科目和复试考核内容更加多样化,市场较为分散,培训机构可针对特定学科打造竞争优势。

  新冠疫情叠加经济转型期,国内 P 增速下滑,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希望通过考研暂时性逃避就业。

  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教育在线、全球化智库、考研帮、《2021 应届生就业趋势报告》,多鲸教育研究院整理

  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逐年增加,就业竞争力降低。企业对于高素质人才需求渐长,导致硕博学历的薪资溢价高。

  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教育在线、全球化智库、考研帮、《2021 应届生就业趋势报告》,多鲸教育研究院整理

  海外疫情控制力度不及国内,叠加留学地的双边关系恶化,部分学生留学意向受阻,转而投入考研大军。

  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教育在线、全球化智库、考研帮、《2021 应届生就业趋势报告》,多鲸教育研究院整理

  研究生大幅扩招,但报录比仍然居高不下。且部分名校的热门专业推免比例显著提升,挤压统考名额,统考竞争激烈。

  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教育在线、全球化智库、考研帮、《2021 应届生就业趋势报告》,多鲸教育研究院整理

  考生独自复习效率低,尤其针对数学和专业课等难度较高的科目,自主复习耗时长,且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教育在线、全球化智库、考研帮、《2021 应届生就业趋势报告》,多鲸教育研究院整理

  在职人群复习时间紧迫,难以完成长期持久的复习计划。往届生占比逐年提升,容错率低,上岸需求强,倾向于参加培训。

  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教育在线、全球化智库、考研帮、《2021 应届生就业趋势报告》,多鲸教育研究院整理

  伴随着考研报名人数逐年增加,参培率在白热化竞争中也逐渐提升,考研培训市场需求进一步加大。本文采用如下公式预测考研培训市场空间,考研市场规模 = 报考人数 × 参培率 × 客单价。

  经测算,2020 年考研培训市场达到 63.75 亿人民币,2024 年有望突破 120 亿人民币。其中:

  ·报考人数: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21 年考研报名人数为 377 万,2016-2021 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的 CAGR 为 3.5%,考研人数占毕业生比重的 CAGR 为 3.7%,以此数据作为未来 4 年的增长率。

  ·参培率: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考生会选择报班。随着考研竞争压力加剧,假设参培率每年增长 2%。

  ·客单价:根据中国教育在线 年公布的数据进行估算,客单价加权平均值约为 5,665 人民币,本文假设客单价保持不变。

  ·中公考研和新东方在线的考研业务市占率最高。两大巨头最新公布的营收均不超过 10 亿,集中度较低。

  ·部分在线考研机构,通过大力发展高门槛的高端课程(客单价万元以上),形成行业壁垒,强化企业竞争优势,行业地位稳固。

  考研市场相对分散,往届生占比不断增加,预测至 2020 年占比已超过 50%,分布相对分散。

  考研帮数据显示 80% 的考研学生来自非 985、 211 高校,这类院校地理相对分散。

  考研人群分布相对分散,下沉市场总体占比较高。线上模式更适合扩展下沉市场,线下教学效果更好。拥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的考研培训企业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考研主力军年龄结构下移,95 后及 00 后新兴用户成为考研主体,机构如何从课程、内容及服务等方面满足新兴用户的个性化考研需求成为关键。

  职业教育各细分赛道天花板低,随着考研人数不断增加和参培率的提升,整个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吸引了大批跨界竞争者。以中公教育为例,通过多年的经营,已在赛道内形成行业领先优势,并把考研赛道作为未来的重点战略赛道,持续加大投入。

  「双减」政策后,大量 K12 教培面临转型,考研属于 C 端应试类教育,与 K12 的相似度较高,是良好的转型方向。以新东方、高途为代表的公司已经加快在考研赛道扩展的步伐。

  依靠单个名师,容易导致企业过度依赖个人 IP,不利于企业自身品牌的树立和长远发展。单个名 师的高议价能力也加重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企业负担。

  名师矩阵效应,能够以极低成本带来极大流量的前端获客。随着名师矩阵效应的不断强化,名师团体与机构合作方式待加强。部分头部机构与名师采用合伙制而非雇佣制,相互配合、相互共建。机构将名师团体 IP 自矩阵作为低成本获客的主要渠道,可实现高收益发展。

  2C 端主要包括金融财会考证培训、金融实务培训、财会实操培训、金融招聘考试培训,其中考证培训贯穿职前和职后;

  2B 端包括企业财税培训、金融机构培训、CFO 高端会议与金融高端人才培养,企业财税培训与金融机构培训属于企业培训,目标在于使得员工的知识、技能、工作方法及工作效率得到改善和提高;CFO 高端峰会与金融高端人才培养主要针对工作 8-10 年以上的机构高级管理人员,高管人员参加 CFO 峰会与高端人才培养的主要目的是着眼于未来商业发展趋势、增加人脉关系等。

  2023 年金融财会考证培训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360 亿人民币。国内外各金融财会证书考试报名人数如下表所示,其中,客单价的统计是根据行业内代表性公司的平均客单价计算的,参培率是根据不同品类的实际情况估算的。估算出不同证书的未来三年不同的增长率,假设参培率与客单价不变,预计 2021 年、2022 年、2023 年金融财会考证的市场规模分别为 252.95 亿人民币、303.55 亿人民币及 364.26 亿人民币。

  数据来源:中计年鉴、中税协官网、中注协官网、MNCPA、CMA 官网、ACCA 官网、中华会计网校、高顿教育官网、西南证券、教育部,多鲸教育研究院整理

  BT 教育,致力于打造属 于每个财经人的在线大 学,下设六大学堂:会计学堂、法律学堂、金融 学堂、才鲸学堂、考研学堂、艾财学堂,以高效应 试、高通过率、陪伴奋斗著称。目前拥有 135 万 + ,累计付费超过 30 万 +。

  高顿教育成立于 2006 年,全称上海高顿教育科 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科技为驱动,以财经教育为核心,以大学教育、学历教育、职业教育为重点发展方向,集教育培训、教育服务、教育科技与产品研发于一体的综合性国际职业教育集团。

  ·国际、国内财经金融类证书考试培训,如 ACCA、CMA、CFA、FRM、USCPA、CPA 等;

  ·在全球超 50 座城市开设了 60 多所分校、5 所学习中心,拥有超过 6,000 名全职员工

  国内经济及就业保持相对严峻状态,每年近千万的新增就业人群中,财会金融类毕业生超过四分之一,就业压力下对于职前考证和就业培训的需求稳步上升,在培训业务上由单纯的考证及实操培训到提供实习和就业支持服务。

  另一方面,财会金融岗在职人群的晋升压力和企业的盈利弱化压力,使得面向 B 端市场的财税实操培训和企业内训成为业财融合背景下的潜在需求。

  线上、线下模式加速融合,教育 + 科技应用拓宽金融财会培训市场的学习场景。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传统头部机构都开始加速探索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期望借助教育 + 科技的手段教学流程,拓宽财会培训技能学习场景,提升教学效果。在直播、录播、双师、面授、AI 互动等教学形态上相互结合,从课前、课中、课后、项目、考试等全流程数据覆盖。

  金融财会培训各单一赛道市场天花板较低,扩赛道、扩品类发展已成共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各金融财会培训品类的结合。(2)延伸至其他金融财会培训领域。(3)向其他职业培训赛道拓展。

  行业龙头逐渐向产业链后端延伸产品与服务,提供如求职和就业等服务。对于金融财会培训机构而言,沿着赛道产业链延伸构建「招生 + 培训 + 就业 + 就业后社群」完整商业闭环渐成趋势,也是拉长生命周期的有效方式。

  行业头部机构占据大部分高端金融财会培训市场。主要原因:(1)随着课程线上化的发展,学习场景不再局限于线下,行业头部机构的课程交付不再受地区的。(2)高端金融财会课程客单价高,需求旺盛,但对机构的师资和能力要求高,中小机构难以提供优质的高端金融财会课程。(3)高端金融财会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高,学习自控性强,线上学习接受能力较强,对机构品 牌和师资能力要求较高。

  众多小型机构占据低端金融财会培训市场。三四线城市分布广,头部机构进入成本相对较高,且各地方金融财会培训机构有地缘优势。

  IT 培训是指让受教育者学习与掌握信息技术的教育过程,根据「是否颁发学历证书」可划分为学历 IT 培训和非学历 IT 培训两类。

  非学历 IT 培训以民办机构为主,按学习目的可以分为以通过 IT 认证考试为目的的教育培训和以 IT 技术学习、提升工作能力为目的的教育培训。(本部分内容以非学历 IT 培训为主)

  本报告的研究对象主要针对非学历类的 IT 培训,非学历 IT 培训可分为传统 IT 技能培训市场与泛 IT 职业提升市场两大类。

  中国传统 IT 技能培训市场规模历年来不断扩大,到 2020 年市场规模达到 480 亿人民币,预计 2022 年 IT 培训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600 亿人民币。

  随着人工智能、5G、云计算等新科技的不断发展,对 IT 技能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多元化。与之相应,泛 IT 职业提升市场伴随着用户基数的不断增加也会快速增长。以中国泛 IT 职业教育提升市场规模 = 从业人数 × 参培率 × 客单价进行估算,当前中国泛 IT 职业教育提升市场规模约为 589 亿人民币;之后随着从业人数的不断增长,到 2022 年,市场规模有望超过 600 亿人民币。

  非学历 IT 培训市场规模随着传统 IT 技能培训与泛 IT 职业提升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提升,在 2021 年突破千亿,行业未来发展空间与前景巨大。

  2021 年 6 月,《中华人民国职业教育法(修订 草案)》鼓励企业进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2021 年 10 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建设技能型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指导思想,突出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地位。

  我国每年 IT 人才市场供给约 200 万,目前国内 IT 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约 1,500 万人,按照年增长 15% 的速度,每年约 225 万新增岗位,加上 5% 退休和离职率,每年大约有 300 万市场需求,预计国内每年 IT 市场人才缺口约 100 万人。

  2020 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大规模的企业超 4 万家, 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 81,616 亿元,同比增长 13.2%。

  2020 年,IT 行业人均年工资 177,544 元,连续五年成为薪资最高的行业。高薪资能不断地吸引人才进入,扩大 IT 培训行业的规模。

  拉勾教育,是拉勾专为互联网人打造的职业教育平台,App 于 2019 年 11 月正式上线 年的互联网招聘经验,得益于人才出口与人才资源的深厚积累,打造集人才培养与人才输送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平台。

  ·业务协同:教育业务与招聘业务高度协同,两者用户重合度高,据拉勾教育数据披露,拉勾教育一半以上的获客来自拉勾招聘;

  ·资源融合:人才出口与人才资源积淀深厚,拉勾招聘平台上活跃着包括百度、阿里、腾讯等在内的 120 万家互联网公司,链接超过 3,200 万的互联网人才,月活跃用户近 400 万人;

  ·凭借平台资源,实现低成本获客:依托拉勾招聘平台资源,定向触达精准用户,凭借自有流量,获 客效率高且成本低;

  ·独有出口优势,打造人才培养+人才输送的闭环:长期深耕互联网招聘行业,了解企业方的招聘需求,从企业用人需求出发,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 才,最终通过拉勾人才服务向企业输送人才;

  ·从人才输送到企业进行倒推,着重课程实战性与 实用性:从企业招人需求出发、倒推人才培养体系的机制,以拉勾技术体系为蓝本,结合数百个大厂 技术专家、技术总监、架构师的实战经验,确保课程内容的实用性,紧跟技术新趋势。

  ·教学效果:截止目前,经培训后有 84% 就业后涨薪;涨薪幅度 20% 以上,占比 71%;涨薪幅度 30% 以上,占比 63%;

  ·扩充课程品类:2020 年已侧重建立包括 Java、大前端、数据分析、大数据等课程在内的 IT 学院,2021 年会侧重建立产品、运营、设计学院 ;

  ·未来希望牵头搭建「数字人才评价标准体系」:从人才鉴定、人才评价、证书等维度,构建统一化、可视化的人才标准。

  猎豹移动(NYSE:CMCM)成立于 2010 年 11 月,由傅盛创建,公司致力于「在人机共存的世界里,用科技让生活更美好」。2014 年 5 月 8 日,在纽交所正式上市。在保持原有业务优势的基础上,猎豹移动正在从移动互联网向以 AI 驱动的产业互联网进行战略升级,以安全工具+ AI 机器人场景为核心,构建覆盖工具应用、移动娱乐、人工智能、机器人等行业企业在内的猎豹生态。猎豹移动将与行业伙伴携手 AI 和 5G 时代的实体经济智能化升级,以 AI 赋能产业,努力实现公司的非连续性增长,成长为全球领先的 AI 产业互联网公司。

  猎豹移动预计,到 2022 年,人工智能与服务机器人业相关从业人员将达到 4,000 万左右。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政策指导下,猎豹移动凭借其在人工智能与服务机器人产业的经验积累,以涵盖软件、硬件的课程体系为核心,以专业的实训教学平台和实训设备为载体,辅以师资培训、资格认证、人才服务等内容,构成一整套产业学习服务工具,打造「以产业真实需求为基础,实践教学模式为核心,智慧服务支撑为保障」的就业导向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建设方案,与应用型本科、职业本科、高职、中职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培养人工智能、服务机器人应用型人才。

  ·从产业真实需求倒推人才培养目标:猎豹移动联合旗下子公司,已经积累落地 20 多个行业场景、近 28,500 台机器人、服务 10,000 家客户,总服务人数超 3 亿的经验,从产业真实需求倒推应用型人才特定能力,设定相应课程体系;

  ·软硬件结合的教学实训平台:猎豹移动通过打通软硬件的方式,将商用服务机器人、机械臂、开发版、自动驾驶小车等实训硬件与自身集「教、学、练、训、管」功能的教学实训平台有机结合,打造一体化的实训服务;

  ·联动产业链,打造人才输出闭环平台:与华为、外研在线、中软国际、小英雄机器人等 300 多家产业链企业联动,整合产业资源,打造全渠道覆盖的人才输出平台。

  ·产品技术:凭借在产业方面的落地优势,借助自身机器人视觉处理、机器人语音处理、机器人运营管理等技术,搭建专业的软硬一体化实训平台、竞赛平台;申请了包括「分布式 GPU 集群资源调度管控实施方法、装置及设备」等在内的相关专利,以服务机器人学习工具为,提供包含课程内容、实训平台、实训设备在内的体 系化教学服务;

  ·行业优势:丰富的机器人产业落地经验,覆盖包括医疗、政务、商场等多个应用场景,帮助高校真实了解产业实际需求,培养满足新兴产业的应用型人才。

  发挥服务机器人产业优势,精准对接产业人才需求,结合本地产业、学校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院校共同打造符合国家政策的人才培养平台,输出基于就业的人工智能与服务机器人产业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建设方案。

  就业一直是 IT 培训的难题,IT 培训机构与就业平台和用人企业合作,从企业用人需求端出发,共同解决就业问题,加强 IT 培训的刚需属性。众多 IT 企业提供就业 支持服务。以拉勾教育为例,从企业用人需求出发,拉勾教育用独有的培养模式筛选培养人才,再经由拉勾猎头团队将人才输送至用人企业,以此形才、用人企业与拉勾教育间的完整闭环。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 IT 培训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多元化人才需要,企业需求与 IT 培训供给的矛盾日益显著。我国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科技方向面临大量人才短缺,以物联网为例,有调查显示,至 2025 年物联网行业人才需求缺口总量将超过 1,600 万人。

  供给端,虽然 IT 从业人员日益增多,但新科技方向 IT 人口缺口仍巨大,IT 培训机构应该不断创新课程满足新科技人才的需求,提高就业能力。

  IT 培训服务不只是单次的就业培训,的后续职业提升培训市场潜力巨大。根据传智教育的调查显示,51.7% 的表示有后续在线学习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需求。

  职后培训市场不仅可以增强的粘性,还能延长的生命周期,提高客单价,促进培训企业长远发展。

  线上 IT 培训可突破空间壁垒,解决传统 IT 培训名师匮乏、教学时空、学习周期间断等问题,从而获得快速发展。

  IT 培训职后市场巨大的前景对应的是学习时间相对碎片化的,线上学习凭借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可以有效的利用的零散学习时间,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资格考试是国家统一考试,教师资格证是从事教师职业的必备证书,2015 年后实行五年一审制,考试难度增加,通过率大幅下降。2018 年要求校外培训机构教师持证上岗,考试报名人数一度激增。根据天风证券测算,2019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市场规模为 70 亿人民币。

  教师招录考试一般为各省、市、县教育局或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自主组织的招聘考试,考试通过后,教师可纳入教育局或事业单位编制。由于各地方自主命题,考试差异化程度极高。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教招考试培训市场规模 2022 年可达 320 亿人民币。

  教师培训是国家通过财政投入,组织在职教师参与培训项目,以提升教师人员素质的一种方式。我国教师培训项目从国家级到校级分为 5 个层次,不同层次下又包含国培项目和特定培训项目。实施培训的一般为培训项目选定高校或国家认证的教师培训平台。2010-2019 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国培计划」经费 172 亿人民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幼儿园、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按照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 5% 安排教师培训经费,根据天风证券测算,若足额使用,则市场规模可达到 300 亿人民币。

  教师资格考试和教师招录市场行业整体集中程度极低,呈现一超多强的格局。2019 年,中公教育在该赛道市占率达到 4.9%;其次为华图教育,市占率达到 1.1%;还包括以山香教育为代表的专注教师培训赛道的机构,三家机构共同组成具有较强自研能力和较大规模的教师培训赛道第一梯队。

  教师培训赛道第二梯队机构众多,代表性机构为主要布局于线上教师培训的大型职教机构粉笔教育与近年来快速发展且专注教师培训的当老师。

  教师培训市场集中度较低,中公、华图两家头部机构市占率共计 6%,多重因素共同导致行业格局分散:

  考试人数增长放缓。2018 年教师资格考试人数受校外教培教师持证上岗要求影响而激增;2020 年受疫情影响,考试取消;2021 年 K12 校外培训受政策影响急剧萎缩,教资考试报考人数恐受影响。

  参培率有望进一步提升。《教育部 2021 年工作要点》中再次提出「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准入关口」,提高教师门槛、加大考试难度将会是未来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主要趋势,此背景下有望提升考生参培率。

  线上培训或成主力。由于国考的全面推行,考题内容及分数线的统一化使得标准化的线上培训有望成为资格考试最主要的培训方式。

  考编竞争激烈程度进一步增加:(1)「双减政策」下,校外教培机构的部分老师考虑转向校内,竞争人数上升;(2)经济下行、就业压力大,导致公务员、教师这类体制内工作吸引力进一步上升。

  大机构加强地方部署。不同地区考试内容、形式、侧重点不同,使得考生无统一备考教材、备考方案,备考过程难度大,地方性培训机构具备优势,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提供备考重点、缩小备考范围、减少学生备考压力。大机构为提升市场占有率,会持续加强对各地方的部署。

  行业头部向产业链后端延展:以面授为主的头部机构持续加码构建「在线咨询+学习+解答+社区互动」为一体的学习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辅助线下面授,逐步打造完整的运营闭环。

  教师内在发展需求逐步被满足。随着信息获取渠道越来越多样便捷,教师教育的计划、内容和形式也越发多元化,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被逐步,度持续提升、内在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得到支持和满足。

  教育信息化带动品类拓展。在教育信息化升级的大趋势下,以 5G、物联网、场景化教学创新为主要方向的培训内容成为学校帮助教师转变思维模式、加强创育手段、完善知识结构的主流选择。

  线上线下结合。疫情影响加速线上培训的发展,规范化、标准化的线上学习组织管理流程结合线下实践和答疑成为主流模式,教学效果显著提升,教师参与积极性也随之提升。

  新职业在线教育定义:狭义上是指泛互联网职业培训,也包括我国生活服务业新兴业态中的新就业形态,这些新就业形态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具有相对成熟的职业技能,具体包括酒店收益管理师、整形医生等。广义上也包括传统职业教育培训的在线化,传统行业互联网化出现的新职业教育,及其他新型非学历职业教育活动。

  新职业教育覆盖人数稳步增加,预计 2021 年突破 9,000 万人,随着参培率与人均客单价的提高,经多鲸教育研究院测算,2021 年新职业在线 亿人民币。

  随着 AI、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职业人才缺口不断增大,新职业在线教育市场增长空间巨大。以大数据行业为例,2020 年人才需求规模 210 万,且将连续五年保持 30% 至 40% 的增长。综合多种行业整体估计,未来新职业在线教育的市场规模将保持 30% 左右的增长,于 2022 年突破 800 亿人民币。

  制造业存在人才结构性过剩与短缺并存问题。一方面传统产业人才素质提高和转岗转业任务艰巨,领军人才和大国工匠紧缺,基础制造、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人才不足,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制造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工程教育实践环节薄弱,学校和培训机构基础能力建设滞后。

  从 2004 年发布新职业名单工作开始至 2009 年,我国累计发布了 12 批次 122 个新职业,2010 年至 2018 年未发布新职业。2019 年 4 月发布的 13 个新职业是 2015 版《中华人民国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后发布的首批次新职业。2021 年 3 月,我国发布了第四批 18 个新职业,2019 年至此,我国已经发布了 4 批共 56 个新职业。

  根据数据显示,71.2%的新职业从业者都参加过职业培训。其中,22.9% 来自科班出身,34.8% 参与过公司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在个人自费参加培训方面,新职业从业者的投入较少,只有 27.9% 的从业者自费参与过培训。对自费参与培训的人群进一步分析发现,入行一年内的新职业从业者,21.9% 年职业培训费用在 1,000 元以内,占比最高;入行十年以上的新职业从业者中,54.1% 年职业培训费用在 5,000 元以上。

  十方教育成立于 2016 年,专注教育科技产品的研发及运营,用技术赋能知识技能教育,现有三大业务板块:知识付费平台、数字化技能培训SaaS,听课人次超 3.5 亿。

  潭州教育,中国在线 年正式进入教育行业,以「激发学习兴趣」为教学,面向市场开设了涵盖实用外语、设计创作、农业生产等 6 大教学品类,200 多个 SKU 课程,专注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复合型、技能型、应用型职场人才。2017 年以来,潭州教育全球战略部署,相继在、广州、武汉、成都等全国多个城市建立分、子公司。

  管理工程师,作者,中国民盟,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委员,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省民办教育协会在线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海南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湖南工程学院等高校创新创业指导导师。2007 年进入在线教育领域创业,开创公开课直播授课模式,凭借 10 余年在线授课和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形成了一整套在线教育方以及在线培养体系。

  毕业于大学(研究生)、上海交通大学(本科);曾任职于普华永道上海分所、海洋集团,拥有十余年企业管理经验;负责潭州教育融资及上市筹备等工作。

  ·在优化课程服务的基础上深耕现有市场版块,做好高质量课程提供商,将品牌进一步升维,邀请外部 机构入驻,逐步平台化。

  ·利好政策推动:在线职业教育行业利好政策频出,行业发展前景大,细分市场占有率高,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

  ·十余年教育沉淀:于 2007 年进入在线职业教育领域,深耕行业十余年,专注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复合型、技能型、应用型职场人才。

  ·产品体系丰富:依托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大量的实践经验,形成了 SKU 选取、发展规划、市场投放到市场验证的完整闭环,拥有 200 多门 SKU 课程,覆盖面广,满足不同各类学习需求。

  ·全链把控:具备完善的技术和产品研究、开发和创新体系,从内容研发、教学产品到销售的流量投放和运营,企业管理整个链,把控性更好,调整能力更强。

  ·新职业在线教育市场不断有新的品类出现,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行业市场格局分散,进入壁垒相对较低,市场增速大于企业的发展速度,属于蓝海市场,前景开阔远大。

  灵活用工概念:灵活用工是相对于传统用工模式的一种用工方式,相比于传统用工,灵活用工在员工的劳动时间、劳动关系、薪酬福利等方面都更加灵活,帮助企业通过弹性方式满足用工需求的同时,也为就业者提供灵活的就业方式。灵活用工整体上属于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的人力资源外包服务,灵活用工服务商负责劳动者的招聘、合同签订、培训、管理等系统化服务,某种程度上也属于职业教育的下业。

  市场规模:根据灼识咨询数据,2021 年,我国灵活用工人数将达到 195 万人,市场规模将达到 1,132 亿人民币。灵活用工主要针对蓝领人群,根据 58 同城招聘研究院研究,2020 年前三季度灵活就业招聘活跃岗位 TOP 10 中,排名前三的岗位为快递员、分拣员和送餐员,求职者学历 95% 以上为大专及以下。

  「新蓝领」的概念大约在十年前被提出,随着时间推进,这一概念的外延也在不断延伸,并随着近年来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而愈发受到关注。

  根据《2012 都市新蓝领报告》,新蓝领指工作、生活在二线(或以上)城市的、为城市日常运转贡献力量的基层工作者,包括销售、房产经纪人、保安、美容美发师、快递员等职业人群,也涵盖了部分基层白领工作者。而根据 DCCI 发布的 《新蓝领就业与生活状况研究报告 (2020)》,新蓝领是依托互联网平台,

  来源:国家统计局、人社部、Boss 直聘招股书、赶集网《2012 都市新蓝领报告》、DCCI《新蓝领就业与生活状况研究报告 (2020)》、交通大学、阿里研究院、菜鸟网络《全国社会化电商物流从业人员研究报告》,多鲸教育研究院整理Boss 直聘招股书显示,2020 年我国蓝领人口达到 3.95 亿。

  据人社部数据,2019 年,通过美团平台获得收入的网约配送员总数达到 398.7 万人,预计未来 5 年网约配送员的需求量约为 3,000 万。根据交通大学、阿里研究院和菜鸟网络联合发布的《全国社会化电商物流从业人员研究报告》,目前全国从事社会化电商物流行业的有 203.3 万人,其中包含快递员、站点操作员等的一线 万人。蓝领人群无疑是一个庞大的就业群体,并且,「新蓝领」人群规模也不可小视。

  蓝领就业涉及学历和非学历职业教育、招聘与求职服务、灵活用工等行业,围绕蓝领的学历和职业技能提升、就业及企业的用人需求形成产业链。

  基本模式:用人单位、灵活用工服务商、劳动者形成三方关系,其中,灵活用工服务商在用人单位有用人需求时参与招标,与用人单位签订服务合同。服务商依照用人单位岗位或项目需求,进行人员招聘,安排人员入职、培训及后续管理,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支付工资和社保福利。用人单位向灵活用工服务商支付用工成本和服务费。按照业务模式,

  灵活用工优势:对于企业端,采用灵活用工,有助于灵活调配人力资源,降低用人成本;对于劳动者端,灵活用工岗位对劳动者学历等要求相对较低,易于上手,能够帮助劳动者接触到行业资源,同时拥有弹性的工作时间;对于社会端,灵活用工也有助于增加就业岗位,提升就业率。

  行业集中度提升。CR3 从 2019 年的 7%,提升至 2020 年 9.5%。不过,对比全球人力资源服务行业,

  灵活用工领域头部公司通过自身规模优势,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人员匹配效率,从而提升服务质量和交付能力,打造和巩固品牌力。通过向产业链上下游延展,灵活用工服务商可以打造一体化的人才服务模式,从招聘、培训、技能提升、人事管理、福利提升等全方位服务于行业和企业,也为从业者提供丰富资源。灵活用工行业的法律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未来,企业可能会面临更高的合规风险,因此,需要企业进一步提升员工福利保障,发展趋势。

  来源:企业财报、Hroot、灼识咨询、58 同城招聘研究院,多鲸教育研究院整理4 职业教育赛道展望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与《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发布为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

  2021 年 5 月 14 日,国务院发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利好职业教育,资本进入风险解除。但新增以「教育公益性,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立德树人」为民办教育的根本任务,防止资本过度逐利。

  《民促法实施条例》关于职业教育资本政策的解读一:资本进入风险解除,助力职业教育发展。来源:德邦证券,多鲸教育研究院整理

  《民促法实施条例》关于职业教育资本政策的解读二: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监督管理,促进规范化,谨防资本过度逐利。

  2021 年 10 月 12 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健全多元办学格局,在鼓励资本进入的同时加强了监督管理。

  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举办 职业教育,鼓励各类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鼓励职业学校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实训,共建共享公共实训。

  构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积极举办、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健全国有资产评估、产权流转、权益分配、干部人事管理等制度。

  根据市场公开数据,2020 年职业教育一级市场共有 41 起融资,与去年基本持平,单笔融资金额从 100 万人民币到 5 亿 人民币不等。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各类工种的竞争力,上半年 IT 类、金融类和互联网运营类培训成为考研、考公之外的热门培训需求。

  2021 年职业教育一级市场生融资 61 笔,融资总金额破 78 亿人民币,融资数量接近 2020 年数量总和,在整个教育行业的投融资占比也创下近五年的新高。来源:清科、IT 桔子,多鲸教育研究院整理

  2021 年职业教育的投融资轮次主要集中在 A 轮及以前,金额以数千万及以内为主,受教育政策大的影响,主要以前期项目为主,机构试探性投资明显。

  「疫情 + 政策」双重作用下,给职教职培机构带来了机遇。疫情利好影响之下,经济下行、就业压力增大,职业教育培训以及提升个人就业能力的需求越发突出。线上职教机构迎来发展风口,优先转线上的机构已经获得了发展先机。而政策方面,相关部门出台了促进大学生就业或者分流的系列措施,包括「三扩」、「一鼓励」、「一促进」 ,推动稳就业、保就业,直接利好包括学历职业教育类、校企共建类、考研及延迟就业类、考证类在内的多个细分赛道。来源:清科、IT 桔子,多鲸教育研究院整理

  普通大学招生经历了从 1999 年至今的大量扩招,导致现阶段的人才供给已经不能满足国家产业化升级的需求。一方面在供给端,普通大学培养的人才应用性出现大量专业与工作内容不匹配;另一方面在需求端,很多用人单位频繁出现用工缺口,尤其在新技术、新业态更是人才短缺严重。各类人才供需失衡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已经影响到国家的长远发展。

  职普分流能有效的改变人才供给结构,加强应用型人才培训,结合校企共建与产教融合,共同解决人才供需失衡问题。

  就业和招生一直是职业教育的难题,行业龙头沿着赛道产业链延伸构建「招生+培训+就业+就业后」完整商业闭环、增加产品附加值渐成趋势。来源:多鲸教育研究院整理

  职业教育行业单一细分赛道天花板较低,行业龙头经历长时间的发展易遇到瓶颈,需寻求新的业绩增长点。横向扩品类能有效利用企业原有的运营、资金、成熟的商业模式等优势,为企业提供新的增长点。

  受「双减」政策的影响,大量 K12 教培机构急需转型。职业教育行业受政策支持且市场空间巨大,是 K12 巨头转 型的良好选择。

  职教教育集团是指由多个具有法人资格的组织机构组成,以契约、资产等形式为连接纽带,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以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培训、技术技能积累、社会服务活动等为主要任务,以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产教融合发展和协同创新为目的的合作办学组织。

  2021 年 5 月 14 日,教育部发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任何社会组织和个人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协议控制等方式控制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实施学前教育的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与 2018 年的《送审稿》相 比删除了「集团化」且直接限定了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

  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允的原则,合理定价、规范决策,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学校利益和师生权益。对职业教育集团的关联交易 没有过多的,有利于职教集团降低协 助成本、降低边界成本,促进规模化与大 型集团化发展。

  随着人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单纯以学历提升和考证为目的的职业教育已经不能满足职业提升的需求,在未来以兴趣驱动的终身教育必将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

  与 2010 年相比,每 10 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 8,930 人上升为 15,467 人,15 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 9.08 年提高至 9.91 年,文盲率由 4.08% 下降为 2.67%。受教育状况的持续改善使得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单纯的职业技能提升已经 不能满足高文化人群的需求。人们的兴趣日益广泛,以兴趣为市场导向的终身教育将迎来更大的市场需求。

  与 2010 年相比,60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 5.44 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人口老龄化打开兴趣驱动的终身学习的市场,使得学习不再以单纯的技能提升为目的,更多是以兴趣为驱动的终身学习。来源:清科、IT 桔子,多鲸教育研究院整理

  在线教育的发展为兴趣驱动的终身教育提供了教育场景支持:成年人学习的时间相对分散,难以用大量固定的时间学习相对感兴趣的知识。在线教育的发展可以以录播或直播的形式进行教学,弥补成年人碎片化时间学习的不足,将兴趣学习维持下去进而发展为终身学习。

  感谢陈劢(十方融海创始合伙人兼 CEO)、陈海滨(前程无忧战略投资部总经理)、胡明(熊猫同学 CEO )、柯霆钧(前人瑞人才首席投资官)、李婷(猎豹移动副总裁)、李恒(慕华投资合伙人)、刘克亮(风变科技创始人)、曲刚(职坐标创始人)、钱鹏飞(几何投资合伙人)、孙莹(达内教育集团 CEO )、王良诚(正保远程教育副总裁)、王相然(山香教育董事)、谢辉艳(潭州教育董事长)、杨武全(科锐国际科技业务副总裁)、张贵彬(拉勾教育业务负责人)、张汉武(人瑞人才战投负责人)、(创新工场合伙人)、周爽(蓝象资本合伙人)、朱立平( BT 教育创始人兼 CEO)、左熠晨(民生教育总裁)、郑萌(猿圈科技 CEO )对本报告提供的专业和支持。

  

关键词:留学行业报告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