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化对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17-6-16 17:13:0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有调查显示:我国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信息化进程正在加快。但企业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网站的功能以基础应用为主。信息系统的系统功能集中在内部资源整合,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正在迎头赶上。由于物流的基本功能是服务与用户的关系、对客户的管理已经成为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急需迎头赶上。这也是新建信息化项目的物流企业必须考虑的一项内容。

  据统计,我国目前1000万家中小企业中,实现信息化的比例还不到10%。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更是亟待起步。但不少中小型物流企业经营者都表示,目 前市场上的物流管理软件至少在10万元到30万元左右,他们认为投入风险太大,真正适合的产品太少。另一方面,物流软件供应商过多关注高端客户群,忽略了 中小型物流企业这块市场,这也是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

  物流系统是由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加工、配送等多 个作业环节构成的,这些环节相互联系形成物流系统整体。在物流信息化之前,由于信息管理手段落后,信息传递速度慢、准确性差,缺乏共享性,使得各功能之间的衔接不协调或相互脱节。还有运输规模与库存成本之间的矛盾、成本与服务之间的矛盾、中转与装卸之间的矛盾等,都是现代物流系统经常需要平衡的问题。解决 这些矛盾,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上述物流环节进行功能整合,联合运输、延迟物流、加工配送一体化等,都是物流功能整合的有效形式。

  物流信息化通过物流信息网络,使物流各环节上的能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处在销售终端的零售商直接面对消费者,他们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能详尽地记录客户的信息,制造商与分销商借助物流信息网络,可以同时共享零售商所获取的市场信息及零售商的经营状况, 从而迅速调整各自的生产和运营计划;同样,物流信息网络也使制造商的产品调整和销售政策能及时被其他物流了解,也有利于他们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在这种物流信息实时反应的网络条件下,物流各环节能够相互支持,互相配合,以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

  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是物流系统的两个主要功能。物流信息化通过快速、准确地传递物流信息,使生产厂商和物流服务提供商能随时了解商品需求者的需求状况,生产厂商实行准时制生产,物流提供商实行准时制配送,将生产地和流通过程中的库存减少到最低程度,供应商与生产厂商或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被拉近,甚至达到“零库存”或“零距离”,由此降低物流费用。

  现代生产系统是以定单为依据,采用定制化生产方式,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生产系统的快速反应必然要求物流系统与之快速匹配,只有物流信息化才能实现快速反应。

  普遍采用条形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提高信息采集效率和准确性;采用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进行企业内外的信息传输,实现订单录入、处理、、 结算等业务处理的无纸化。广泛应用仓库管理系统(WMS)和运输管理系统(TMS)来提高运输与仓储效率。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共享,实现供应链的透明化,运用JIT、CPFR、VMI、SMI等供应链管理技术,实现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协同商务,以便用信息替代库存,降低供应链的物流总成本,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

  物流信息服务包括预先发货通知、送达签收反馈、订单查询、库存状态查询、货物在 途、运行绩效(KPI)监测、管理报告等,将成为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基本内容。物流外包影响供应链管理的最大因素是数据管理,因为用企业及其供应链伙伴广泛接受的格式与提取数据以实现供应链的可视化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物流企业不仅需要在技术方面进行较大投入,而且还需要具备持续改进、例外管理和流程再造能力。所以对技术、人才和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已成为物流企业区别竞争对手的重要手段。

  随着客户一体化物流服务需求的提高和物流企业信息服务能力的增强,将出现了基于物流信息平台通过整合和管理自身的以及其他服务提供商补充的资源、能力和技术,提供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的第四方物流服务商。

  软件提供商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提供WMS、TMS等物流功能管理的软件商;二是提供供应链管理计划与执行系统(SCP、SCE)的软件商;三是提供满足企业自身信息管理功能基础之上向上下游企业扩展到整个供应链的平台软件商。这些软件商将行业标准、优化的流程和商业智能融入在软件系统,客户既可以选择成套的行业解决方案,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先上一部分模块,如中天博日,就是专业针对制造商、物流、零售商等这一条生态链上所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而生的企业服务专家,提供整个供应链上的360度可视化数据,从而提高整个生产、物流、售卖的效率。总之,我国应该大力推广和普及物流管理理论,特别是物流成本,那么信息化建设就是重中之重。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