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安全在国家整体安全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实现我国经济安全,短期措施包括:要关注WTO等多边贸易规则中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传导机制,认真应对反垄断、反倾销;要关注跨国并购给产业安全带来的损害;要关注金融下的金融安全;要关注经济信息和科技信息安全;要关注重大、军事、国土、外交冲突和突发事件中的国家经济安全;要关注经济运行风险,提高的经济宏观调控与治理能力;要建立健全经济安全保障体系和经济安全检测预警机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剧,以及可持续发展压力的加大,一种新的观,即国家经济安全越来越像传统的军事安全一样受到各主权国家和社会的广泛重视。习总指出,总体观,就是以人民安全为旨,以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之。把经济安全作为的基础,可见,经济安全在国家整体安全中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实现习总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目标和“加快从经济大国经济强国”的战略要求,我们要深入分析研究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重要性、实现途径和措施,为更好地护航“中国梦”指明方向。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定义,笔者认为国家经济安全,是指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一国保持其经济体系稳定健康运行、整体经济福利不受内外部恶意侵害、经济存在和发展所需资源有效供给的状态和能力。主要包括能源资源安全、产业安全、金融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人才安全等方面。
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国家经济安全是的基础。经济安全居于的基础地位,是安全和军事安全的依托。国家在经济安全领域的成败得失,直接关系到它在其他领域进行战略选择的空间和手段,影响到其他战略选择的前提和目标。其次,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尤为重要。当前的经济全球化,是由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推动的,既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机会,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经济全球化的“马太效应”,即经济全球化为发达国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经济活动空间,使它们凭借各自的经济、科技等诸多优势,不断扩大经济范围,谋取最大经济利益,加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两极分化。最后,我国经济安全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发展经济是党和国家的第一要务,经济安全成为国家繁荣稳定的基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比如经济发展方式不够合理、产业竞争力和科技创新水平低、资源供给不足和生态紧张、贸易摩擦不断、外汇储备和地方债务风险上升、体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等,都亟待我们进一步增强经济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国家经济安全保障机制和体系。
其一,必须党的统一领导。党对经济安全工作的领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把握方向,确立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模式、经济发展径、对外经济关系总格局等根本性制度和目标;二是谋划全局,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和阶段性任务进行规划,研究提出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比例、结构、速度以及需要配套实施的基本经济政策;三是提出战略,比如经济发展战略、经济战略、对外战略、经济安全战略等;四是推动立法,按照依国的基本方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安全运行。
其二,必须提高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这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根本所在。要提高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就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为这是造成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根本原因。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深化体制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进一步厘清和市场的关系,深化行政审批体制和投资体制,严格界定审批和投资范围,完善投资项目的审批、核准、备案和问责制度。二是要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三十年来,我们在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促进了经济增长,壮大了国家经济实力,但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出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垄断、提高经济效率的需要,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化。三是要深化城乡二元体制。不抓紧推进这方面的,不仅不能使农村居民充分享受的,而且就业压力只会越来越大。为此,需要加快城镇化、加快分流农村人口,使农村劳动力在城镇中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第三产业在P中所占比重的扩大而得到就业机会。就业问题一旦逐步得到解决,就业压力下降了,我们就不必再被高增长率所困扰了。一味追求高增长率,只能使经济增长质量降低、使中国经济运行中的风险增大、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阻。
其三,必须提高国家产业竞争力。产业是国民经济的载体,产业的发展对于增强国家竞争力起着决定性作用。中国只有遵循比较优势的原则,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合理配置经济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才能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在国际竞争中求得和发展。一是要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开发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支持开发重大产业技术,构建自主创新的技术基础。二是要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要继续依托重点建设工程,通过自主创新、引进技术、合作开发、联合制造等方式,提高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水平。三是要和提升传统产业。鼓励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制造业,引导和推动钢铁、水泥、造纸、装备制造业等领域企业的兼并重组。四是要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信息、法律、会计、知识产权、设计、教育培训、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养老服务、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五是要加快发展海洋经济。不仅可以有效缓解陆域经济面临的资源与压力,而且可以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六是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幅提高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其四,必须建立资源储备和生态制度。要尽快制定战略资源储备的相关法律,完善战略资源储备制度的运作机制,鼓励和支持更多的国内企业和机构走出国门开展战略资源的储备工作。要推进实施资源节约型战略,建立起集约化、节约型、有效性的国民经济体系,建立起以节能、节水、节材为中心的节约型工业生产体系,建立起以节地、节水为中心的集约化农业生产体系,建立起以节省运力为中心的节约型综合运输体系。要发展低碳经济,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管住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要加强生态和治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友好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出口结构,继续高消耗、高排放产品出口过快增长,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
其五,必须建立人才培养储备吸引机制。一是健全人才培育机制。要构建国际化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在教育观念、教育体制等各个方面进行变革,立足于培养具有世界视野的现代化、国际化人才。二是加快人才资源战略储备。重点加强对关系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重点领域、重点岗位的紧缺人才、战略人才的储备,人才流失后能够迅速进行补充,从而不致因某个人才的流失而影响相关事业的发展。三是营造吸引人才的良好。一方面要加强人才硬建设,优化人才的工作与生活;另一方面,要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规来规范人才流动,创新人才引进的方式、方法,探索政策、制度、机制、项目、资金等多种引才方式,形成多元化、有效的引才方式体系。四是建立科学的市场化分配激励机制。建立科学评估机制,对人才进行正确的考核和评价;深化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企事业单位把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纳入高层次人才收入分配方案,对关键岗位的高层次人才,可实行年薪制、股权制、期权制等分配制度。
要关注WTO等多边贸易规则中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传导机制,认真应对反垄断、反倾销。中国自1996年以来已成为世界上出口产品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到2012年年底,已经有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近900余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影响中国出口贸易额超过千亿美元。针对上述这些情况,一是构建与WTO规则相一致的涉外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根据中国在WTO框架下能够享有的制度以及政策空间,重新构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和贸易体制。二是成立管理贸易争端的专门机构。通过高水平的业务服务为国内企业争取利益。同时,需要加业协会的作用,通过和民间结构共同合作,国内企业的权益。三是高度重视反垄断案。我国企业比较熟悉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属于行政管辖,而反垄断诉讼属于司法管辖,目前我国企业对于如何应对反垄断诉讼还缺乏经验,需要通过不同方式予以支持,加强通过两国间的协调化解反垄断纷争。
要关注跨国并购给产业安全带来的损害。跨国企业在我国的并购活动,对于盘活国内存量资产、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应该注意到,一些跨国企业的并购意图并非商业性的,而是带有明确的战略指向,对我国的产业安全构成严峻挑战。为此,我国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战略企业和支柱企业,防止形成没有核心技术和品牌的依附型经济结构。一是正确引导跨国企业并购活动。鼓励跨国企业并购传统企业、支持企业升级,引导跨国企业更多关注部地区,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二是完善外商投资的相关法律政策。对于哪些领域允许外资并购、哪些领域鼓励外资并购、哪些领域外资并购,应该有统一、操作性强的产业政策导向。三是积极推进互利共赢的战略。既要努力扩大,积极引进外资,加快结构调整和重组;又要在中保持自主和,树立合作共赢的意识,在对外合作中保持性。
要关注金融下的金融安全。一是深化金融体制。继续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步伐,引导民间金融健康发展,建立健全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二是稳步推进金融业对外。要根据国内金融业发展的现状,循序渐进的原则,选择适当的时期和合理的程度,把握的主动权。三是循序渐进资本项目。资本项目完全是我国经济体制中最、风险最大的区域。贸然放开资本项目,必然会面临国际、国内双重游资的,有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四是加强金融业综合监管。依据审慎原则,建立有效的金融监管体制,对金融机构防范和控制风险的能力与状况进行监督和管理。
要关注经济信息和科技信息安全。一是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加大执度。尽快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的立法,以规范网络的各种行为。二是提高信息安全的社会意识,加强信息安全管理。要做好信息安全的宣传工作,加强对企业员工、国家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培训,减少因工作疏忽、意识不足而带来的不必要损失。三是提高信息安全产业的自主创新水平,大力发展信息安全产业。增强对信息安全产业的扶持力度,增加对信息安全产品研发的投入,形成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硬件产品。四是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提高对信息安全风险的评估能力,建立相应的防范措施与应急处理预案。
要关注重大、军事、国土、外交冲突和突发事件中的国家经济安全。一是要建立国民经济动员和应急体系。国内历次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过程中都出国民经济动员体系的一些问题,最突出的是缺少相关法律依据,使得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对机械、物资的征用方式与补偿标准上,没有可以参照执行的法规,给具体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二是大力推进应急产业发展。应急产业以满足和社会的公共安全需求为目标,要以为主导发展和以技术为主导整合产业资源。三是积极鼓励突发事件受益产业的发展。一些产业的重要性和价值在正常的中不明显,但在突发事件爆发后,其价值和重要性就会凸显出来,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给予这些产业政策上的扶持和支持,以减少突发事件对于经济增长的损害。
要关注经济运行风险,提高的经济宏观调控与治理能力。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平稳,但仍然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局面。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主要是:经济下行风险、产能过剩风险、地方债务风险、流动性风险和股市、房市、汇市联动风险等,面对这些风险因素,必须灵活稳健地运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其他调控手段进行应对,确保经济体系的健康运行。
要建立健全经济安全保障体系和经济安全检测预警机制。一是要建立国家经济安全的组织体系。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行业协会企业“三位一体”的组织体系。二是加强我国经济安全制度建设。制定《国家经济安全法》以及一系列相应的防范和化解经济风险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科学的国家经济安全决策机制,建立重大行为的经济安全影响评议制度等。三是建立我国经济安全监测预警机制。主要包括:国内经济关键领域和重要相关领域安全的监测预警,国际经济领域安全影响监测预警,对一国经济整体抗风险能力的监测预警,对重大冲突以及对本国经济安全的影响的监测预警。对这些国家经济安全内容的监测预警,关键是确定监测指标、安全“临界值”以及综合评价模型。 (作者 魏驰昊)
总裁做完留在她身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