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宏观经济> 文章内容

需要顶层设计

※发布时间:2017-9-23 21:35:1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或许当时我们紧缩政策的力度再轻点,频率少点,或2008年有些紧缩措施不出台,可能情况会好些。还有一个问题,你刚才把房地产的增长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而这正是老百姓的,国务院前一段也提出了治理房地产市场的四点政策。但是,房地产价格如此不的飙升,中国的经济增长健康吗?

  马晓河:中国房地产价格确实过高,已经超出了老百姓的承受能力。为什么房价那么高?其中有些因素是合理的,有些是不合理的。在我看来,城镇化是中国现阶段房价上涨的合理正常因素,而货币政策、利益集团力量的影响又使房价上涨过快过高,属不合理因素。

  就拿城镇化来说,中国人多地少,人均土地数量在不断减少,同时还恰恰遇到城镇化加速进程阶段,城市土地供给越来越稀缺。13亿人口的城镇化什么概念?现在城镇化率45.7%,实际这中间有1.5亿农民是两栖人,他们在城里打工,在农村盖房。要抠掉这块,中国线%。如果户籍制度以及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一旦,城镇化进程加速,那1.5亿农民便会成正的市民,在土地紧缺情况下,若要人人有房子,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房价肯定会上扬。

  记者: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房价从趋势来讲肯定上升,发达国家也经历了这样的阶段,只是他们采取了相应的补救措施。

  马晓河:世界上凡是土地资源富裕的国家,房地产价格相对较低;而土地资源短缺的国家,房地产价格都比较高,日本、韩国、还有我国的、地区都如此。人多地少,资源稀缺,推进城镇化决定了中国的房地产供求关系是紧张的,价格是昂贵的。

  记者:你刚才还提到了货币政策的问题。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结构决定了货币供给连续多年超经济发行,这与房地产价格有什么关系,能否具体解释一下?

  马晓河:我国货币的供给连续多年超经济发行,超过内需发展需要。多年来,我国的储蓄增长一直快于消费增长,结果是社会储蓄不断增加,储蓄率不断上升。但是,储蓄率上升进而带来的高储蓄率,在时间趋势是必然会导致高投资,高投资必然会形成高产能,而高产能在低消费率情况下,势必会造成高出口,高出口又会引起高额外汇储备,最终高外汇储备又需要发行大量人民币进行对冲。但是,如果货币增长连续超过经济增长,超过货币化进程,必然会发生流动性过剩。在流动性过剩条件下,实体经济领域产品供过于求,富余的资金必然会流向股市、黄金、古玩、房市等领域,引起资产类价格快速上涨。近年来,资产类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货币的溢出效应。当货币供给超过了经济增长,并流到资产领域,它对资产价格就产生了分摊和稀释效应。近几年,房价迅速上升就是货币分摊和稀释的典型表现。

  从货币发行的M1、M2看,多年来我国货币供给增长都太快,2000年M2为13.46万亿,M1为5.31万亿。到2009年11月底, M2是59.46万亿,M1 21.25万亿。2000年全国P是9.9万亿,2008年是31.4万亿,假设2009年底按照P增速按8.5%计算,2009年P为34万亿,比2000年增加2.43倍。但是货币M2增加了3.42倍, M1增加了3倍。货币增长比P增长多一倍,而且中国的货币化进程已经基本完成。超出实际需要的货币向房地产领域流动就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马晓河:实际上,在房地产领域,目前有五大利益集团博弈决定着房价。一是各级地方助推房价上涨。各级从卖地到房地产开发、销售等各个环节,都有收税、收费等收益,房价涨其收益增加,房价落其收益减少;二是银行乐见房价上涨。各大银行先将钱贷给房地产开发商,后将钱贷买房人,房地产市场火爆,价格上升,有利于银行,负责将形成不良贷款甚至坏账;三是房地产开发商最想让房价上涨。房价大涨收益大增,小涨小增。四是已购买房子的人希望房价上涨。看着房价涨,投资收益增加,心里高兴,幸福指数提高。五是唯独没买房子的人不希望房子涨价。从这五个群体看,决定房价走势的恰恰是前面四种力量。不想让房子涨价的人,恰恰是不能决定房子价格的人。由此可见,房价上涨也有利益集团在起作用。

  记者:所以,房地产作为经济上升的一股力量,因素比较复杂,所产生的上升结果也是复杂而多面的。现在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形成以房产为支柱的一个产业链,围绕高房价的上游和下游产业链能循环开来,未来将以房子来区分财富。

  马晓河:中国的房地产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有供给,有需求,供给和需求构成是一个市场供求链条。当供给满足不了需求时,价格就要上涨。当供给超过需求,价格就下跌。中国供给一直小于需求,况且还有人故意把需求放大,供给缩小,必然造成价格上涨。再加上货币超经济发行,你看在此情况下价格能下来吗?所以,我认为黄金地段的价格很难跌下去。要说有波动,只能说房地产的价格上涨幅度会变小变慢,而让它变成负增长,恐怕很难。

  马晓河:现在我国人均P3450美元,韩国2万美元,日本是3万美元。今后,随着经济发展,我国人均P要达到1万美元,更远也会达到2万美元,届时我国的房价恐怕也会像土地资源稀缺的日本、韩国一样。21世纪初期,黄金地段每平米房价1万多,许多人觉得高,2006年同样地段上升到2万多,2009年进一步上升到3万、4万。每上升一次,都让人觉得难以承受。但还是在一片喊打声中不断上扬。这就是国情。

  马晓河:不能绝对这么说,只可以说通货膨胀形成过程中,有人没有预知到,没有预知到就会受损失。当通货膨胀发生时,房价上升超过CPI,如果有人买了房子,他(她)就会减少损失甚至实现部分增值。

  记者:从房地产价格的急剧上升,反映出通胀的预期在增大,现在老百姓的菜篮子价格也出现了一些上升趋势。未来中国经济的难点在哪里?

  马晓河:通胀预期在变大是我国当前和未来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如刚才所讲,我国货币供给大幅度增长,11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29.72%,供应量达到59.27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了11.75万亿元。尽管,在当前工业生产能力过剩、绝大部分商品供过于求的情况下,CPI连续9个月为负值,11月转正也仅为0.6%。但是,前11个月大量资金进入股市、房地产以及公共设施建设领域,推动股市、房地产价格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这类产品价格上涨将会沿着产业链不断向下游传递,最终引起通货膨胀。同前几次通货膨胀相比,本轮通货膨胀强度可能要大得多,CPI、PPI上涨幅度也可能要高一些。可以断定,当过量货币顺着产业链向需求弹性低的食品领域延伸,食品价格必然迅速上涨,此时即使食品供给增加了,也无法改变价格上涨的态势。

  不可否认,2010、2012年价格会上升,食品价格也不例外,而且上涨的幅度比其他产品会高一些。因为,一般而言,食品需求弹性价格比较低,需求弹性低的食品在价格变动上有一个蛛网效应,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增长要比供给增长快得多;当需求小于供给增长时,价格跌的比供给跌的更多,这就是价格的放大效应。农产品价格就正好符合这种变动特征。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