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经济体制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尽快建立社会主义的新经济体制。而建立新经济体制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要正确认识计划和市场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是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更加重视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大体上有这么几种:一是建立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二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三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不过,我想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总得最后确定一种大多数同志都赞同的有关经济体制的比较科学的提法,以利于进一步统一全党同志的认识和行动,以利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的新经济体制的建立。〔8〕后凯恩斯主义,即现代凯恩斯主义。一九四六年凯恩斯去世以后,他的者凯恩斯的基本思想,并在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方面作出了许多补充和调整。
上述这几种提法,究竟哪一种更切合我国的经济实际,更易于为大多数同志所接受,更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还可以继续研究,眼下不必忙于作出。不过,我想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总得最后确定一种大多数同志都赞同的有关经济体制的比较科学的提法,以利于进一步统一全党同志的认识和行动,以利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的新经济体制的建立。我个人的看法,比较倾向于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提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也就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从一开始就是有计划的,这在人们的脑子里和认识上一直是清楚的,不会因为提法中不出现“有计划”三个字,就发生是不是取消了计划性的疑问。而且,前面已讲到资本主义经济也并不是无计划。所以,我觉得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可以为大多数干部群众所接受的。虽然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但也与中央一些同志交换过意见,大家基本上是赞成的。当然,这还不是。不管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最后确定哪一种提法,都需要阐明我国社会主义的新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我认为,主要特征应该有这样几个: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三是在经济运行机制上,把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长处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作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合理调节社会分配。
一是转变职能,切实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职能,主要是统筹规划、掌握政策、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经济总量平衡和重大经济结构与布局的协调。部门不得再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具体事务,一定要使微观经济放开搞活,同时搞好必要的宏观调控。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不可能孤立地实现。
二是抓紧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真正推动企业市场,使它们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成正的法人实体,真正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发展、约束和自担风险,达到责相统一。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进一步探索和选择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的过程,这些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和正确有效的。这就需要在实践中继续大胆试验,取得成功经验后,就加以实行和推广。国家直接经营形式(一部分重大的关系国计民生的必须由国家垄断的企业)、承包经营形式、股份经营形式、租赁经营形式等,都可以区别不同国有企业的情况,在不同范围内有选择地加以实行,并不断总结经验,使它们逐步完善起来。不管采取哪种经营形式,目的都是把国有企业真正搞活搞好,使它们不断提高竞争能力和增强发展后劲。
三是适应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要求,切实更新计划观念,转变计划管理职能和方式,使计划能够真正反映市场的供求变化。同时,要更多地运用经济政策和经济杠杆引导和调控市场健康发展。
四是大力培育和发展市场,建立统一的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这就要求我们的主管部门和有关方面,必须共同配合,一方面努力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在继续发展商品市场特别是生产资料市场的同时,积极培育包括股票和债券等有价证券的金融市场,发展技术市场、劳务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另一方面努力健全和严格执行市场管理制度,以利于形成和保持良好的市场秩序。
五是加强经济法规和经济运行所必需的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既要加强和完善“硬件”的基础设施,如通讯、计算机网络、银行、交通等;又要健全和完善“软件”的基础设施,如规范的会计、审计、统计、税收等,以社会经济活动能够有秩序地运行。
*这是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班上的讲话《深刻领会和全面落实同志的重要谈话,把经济建设和搞得更快更好》的一部分。
〔1〕见《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4页)。
〔2〕见《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3〕见恩格斯《一一年社会党纲领草案》。新的是:“‘根源于资本主义私人生产的本质的无计划性’这一句需要大加改进。”(《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08页)
〔4〕参见列宁《关于目前形势的报告》(《列宁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53页)。
〔5〕见列宁《为关于目前形势的决议而发表的讲话》。原文是:“现在资本主义正直接向它更高的、有计划的形式转变。”(《列宁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36页)
〔6〕见列宁《为关于目前形势的决议而发表的讲线〕凯恩斯主义,是以凯恩斯为创始人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凯恩斯,即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一八八三——一九四六),英国经济学家。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三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以后,他提出失业和经济危机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的观点,认为只要国家采取适策,调节经济,增加有效需求,就可以消除危机,解决失业问题。他主张,国家必须积极干预经济生活,以增加投资,刺激消费。一九三六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出版,标志着凯恩斯主义形成。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对英美等国的经济政策,对现代改良主义的理论和现代庸俗经济学,都有很大影响。
〔8〕后凯恩斯主义,即现代凯恩斯主义。一九四六年凯恩斯去世以后,他的者凯恩斯的基本思想,并在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方面作出了许多补充和调整。凯恩斯者由于理论观点、分析方法和政策主张不同而分成了不同流派。其中最主要的是:以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为首的新剑桥学派和以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前者又称“凯恩斯”,后者又称“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派”。
本文来源于ip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