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共同主办的“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五周年庆典暨2018年第四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于12月8日在举行。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出席并发表。贾康表示,原来主流经济学的“三驾马车”认识框架的突破势在必行。
贾康解释,传统主流经济学的,侧重需求侧的总量分析和需求管理,对接到经济发展动力体系的认知上,有三驾马车之说,是以国内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国外的需求(净出口为代表)形成的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总量,解释P形成和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这有它生动形象的优点,实际上已经把需求侧的总量框架演变为结构化的“三分”框架,但是它还显然没有完成对经济增长动力体系的认知,很有必要把这样一个结构化的逻辑,延伸、传导到供给侧,形成对于动力机制体系的完整认识和把握。”
贾康认为,如果把响应国内消费、投资和国外需求的供给侧引入视野,马上会遇到更复杂得多的结构问题,整个供给体系中微观的生产经营活动与宏观的调控行为,所涉及的显然有生产力布局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收入分配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以及制度(体制机制)结构等,以往的经济学研究对这个视角的展开考察、深入剖析和认识提炼,还远远不够。“必须迎难而上,把经济学的理论假设升级为2.0版,在供给侧深入展开分析认识。”
贾康进一步详细说明了《经济发展创新动力机制在供给侧的理论模型》,他表示,经济学意义上的要素是指所有经济主体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都会涉及的主要投入因素和影响因素。但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时期,各要素的作用力度和影响力各有不同。一般而言,在经济增长的早期,劳动力、土地、资本是最明显最主要的影响要素,然而经济体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后,科技创新和制度这两大要素,一般会表现出巨大的潜力,以及如果能使这种潜力得到发挥的话,可以来对冲前面三项因素支撑力滑坡出现的经济下行因素,显示这样十分重要的价值,乃至成为全要素生产力的主要贡献因素。中国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后,已经明显地感受到我们的潜力发挥,一定要紧扣全要素生产率这个核心命题。
在他的研究中,特别强调竞争性要素的运动方向是以效率最大化为目标,使产权主体和投资主体在一系列的竞争中,最终落实于凭借用户体验最大化所形成的市场占有率和回报水平。效率和收益是引导要素流动的直接驱动力,用户体验的提升,是收益驱动带来的社会检验机制与运行的客观结果,也是根本的支持力量。实际生活中的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也就是过去所知道的这个结构有所调整变化的过程,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之上,就要特别注意,怎么样给出要素流动的必要的制度。
贾康认为,人类社会的经济运行是以供给不断满足需求的循环所形成的资源配置,需求是原生动力,而且需求有不断升级的内在取向,永远不会完全满足。供给侧对于需求侧的响应机制是以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经营活动为表现形式的,只有这种供给活动中的创新及其成功,才能适应需求侧现在人们所说的“用户体验”的不断升级。
柳晋阳本文由来源于财鼎国际(www.hengpuna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