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的理论比较总供给理论 总需求理论(AD 曲线) AS-AD 模型 对市场机制的稳定调节功能的 基本看法和政策主张 受的现 实经济原因 劳动市场假定和均衡就业决定 1.人假定和完全竞争假定。2.完全信息假定:劳动供求双方拥有关于 价格变化的完全信息,劳动的供给和需求 均是实际工资( )的函数。3.灵活工资假定和市场结清假定:货币工资 变化灵活自如,使得实际工资不受价格变化的影响,从而使劳 动的供求相等即劳动市场结清。 4.充分就业假定:唯一的均衡是充分就业均衡。 1.灵活价格假定。 2.总供给对价格变化无反应, 3.总供给唯一决定总产出。1.总需求理论隐含在货币数量论中, 总需求只决定于货币数量。AD 曲线 的形状由货币数量方程(M=kPY)推 一定时,P与Y成反比。 2.货币影响价格水平的机制是:当 时,引起对商品的超额需求,再使价格水平上升。 3.利率调节起着完全稳定总需求的作用,使S 1.AS完全决定总产出、就业 量实际经济变量。 2.AD 只决定总价格水平等名 义经济变量。 3.总产出量决定和总价格水平 相互脱节,名义经济和实际经 济互不相干。货币只是交换中介。 4.唯一的总供求均衡是充分就业的均衡,它取决于 资本、劳动等要素投入量和技术水平。 总产出和就业自动调节到由供给因素决定的充 分就业水平,市场机制具有稳定和调节 的功能,价格、利率、货币工资灵活自如保持各 个市场结清。故不需要的总需求干预政策, 是最好的政策。 政策主张:稳住货币(物价)+市场自发调节 1929~1933 1.劳动的供给和需求均是货币工资(W)的函数。 2.刚性货币工资假定:劳动市场是长期合 同市场,货币工资在短期中是刚性的或 不变的。故在充分就业点( )之前,劳动的供给线是水平的,均衡就业量只决定于劳动需求;而在充 分就业点之后,劳动供给线.非市场结清和非充分就业假定:劳动市场通常结清的,非 充分就业均衡是常态均衡。 1.刚性价格假定:价格在短期 中是刚性的,故AS线在充分 就业点(Y )之前水平。2.在充分就业点之后,AS 垂直。1.总需求是:C、I、G、T、M 2.消费决定于收入水平和边际消费倾向;投资决定于预期利润率和利率。 3.乘数理论:投资变动引起收入的 乘数变动,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成反比。 4.当经济处于“流动陷阱”之中时,货币政策作用有限, 财政政策重要。 1.总需求唯一决定均衡总产出 及总就业量。 2.财政政策能稳定总需求,弥 补私人需求的不足。 3.与古典模型构成另一极端, 集中反映了凯恩斯理论的中心思想即总需求和财 政政策重要。 私人投资需求是很不稳定的,这引起总需求加倍 不稳定(乘数),市场的自发调节很难达到 充分就业均衡,因此需要的总需求干预政策 即直接进行数量调节。 政策主张:赤字财政政策。 20 世纪60 年代 的通货膨胀 1.劳动的供给和需求均是货币工资的函数,劳动供给线.刚性工资和适应性预期假定:劳动市场 是合同安排的市场,短期中劳动供给者关 于价格水平从而实际工资变化的信息不完 全,即其价格预期滞后于实际价格的变化。故货币工资的变化 赶不上实际价格的变化。由于短期中价格预期不变,从而劳动 供给线不动,所以当价格上升引起实际工资下降和利润增加 时,劳动需求增加,均衡就业和产出随之增加。 1.可变价格假定。 2.价格预期在短期中不变,故 短期AS 曲线.长期中,价格预期赶上, 总供给线垂直于潜在产出水平。 1.总需求理论以IS-LM 模型为中心。 2.强调自支出(G、T、I)对总需求 的重要性,其中I 是不稳定的,故需 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弥补之。 3.日益重视货币与货币政策。 4.总需求线由IS-LM 模型导出,当P时, 实际M ,LM线下移,Y。AD=f(P,M 1.总供给和总需求共同决定均衡总产出和总价格水平, 总需求只是影响均衡总产出 的重要因素之一,总供给也 重要。 2.价格决定和产出决定是相连的。 3.长期中,总需求只影响价格水平,总产出只由供 给决定。 私人经济是内在不稳定的,市场调节是很慢 的。故需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稳定之,弥 补总需求波动或总供给冲击。在总需求管理政策 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重要。 政策主张:总需求管理+总供给管理 20 世纪70 年代 的“滞胀”(用 适应性预期假定:在短期中货币工资变化赶不上价格变化,即劳动供给者的价格预 期滞后,从而在短期中可假定不变。但货 币工资调整比凯恩斯主义认为的那样要快。 长期中价格预期赶上实际价格变化,价格 变化不影响总产出。 1.AS 受价格预期变化的影响, 2.价格预期取决于对宏观经济变量特别是政策变量的预期, 1.由于k是稳定的,货币是影响名义 收入的决定性因素。 2.AD 曲线由现代货币数量论的公式 =PY)推得。3.总需求主要受货币供给的影响,即 AD=f( 1.短期中总供给与总需求均影响总产出及总价格水平。 2.短期中货币供给变化影响 总需求,从而影响 总产出和价格。但由于总供 给线较陡,主要影响价格水平,次要影响产出。 3.长期中,货币供给变化只影响价格水平。 货币存量的不规则变化是经济不稳定的主要根 源,若无不稳定的总需求干预政策(通过影 响货币),私人经济将是内在稳定的。 政策主张: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即稳定货币的 增长率,使之与实际经济的增长率相一致。无需 的积极干预政策,财政政策是无效的。 20 世纪 80 年代 初通货紧缩的衰 退(因降低货币 增长率)和20 90年代初的 衰退(货币是稳 1.灵活价格和灵活工资假定。2.预期假定:预期不仅根据过去的 价格行为,而且还根据影响现在价格行 为的变量特别是政策变量;人们不 会犯有规则的错误,预期在利用一切可 得到的信息基础上形成。 3.劳动供给量是价格预期(P 线.承认信息不完全时,预期发生错误。 总供给是边际收入税率(t)的 函数,即AS=f(t) 因后者关系 到对可支配收入、利润、投资、 劳动投入的刺激 形式上与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曲线.由于预期,有规则的 可预见的总需求变化对实际 产出水平无影响,只影响价 格水平等名义变量。 2.突变的未预见到的总需求 变化则影响总产出和总价格(因信息不完全)。 总需求管理政策无效论:总需求政策不可能稳定 产出和就业。产出和就业无论是在长期中还是在 短期中对有规则的总需求政策都无反应。当总需 求突变时,则影响产出,但无先见之明。要 稳定经济,须稳定政策以稳定预期。 政策主张:公开宣布的稳定的货币政策。 20 世纪 80 年代 初通货紧缩的衰 退(降低货币增 长率是公开宣布 的)和1997 来的亚洲金融危机(预期理 同古典学派短期AS 曲线的斜率及决定总 供给的变量是宏观经济学争论 的重要问题之一。凯恩斯主义 古典学派的供给决, 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修改 之并反过来凯恩斯主义。 新凯恩斯主义接受现代货币主 义的适应性预期假定,二者的AS 线均为正斜率。 对决定总需求的变量的看法不一致, 有的赞同现代货币主义的,有的则 赞同后凯恩斯主义的。 1.总产出增长唯一由供给因素 决定,总需求不起作用。 2.过度的总需求扩张导致通货 膨胀,使边际收入税率提高, 从而弱化资本形成和劳动投 入的刺激,放慢产出增长。 3.规模太大导致高税收,了私人的生产积 极性,使长期经济增长缓慢。 增加总产出、提高经济效率的治本的办法是减少 调节和根除导致通货膨胀的总需求管理政 策。治标的办法是大幅度降低边际收益税率。 政策主张:减税+减少干预 20 世纪 80 年代 的减税,并未增 加生产,而是使 财政赤字急剧上 货币工资和价格这两个市场杠杆的灵活性及价格预期形成问题是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也是各派争论和分歧的根源之 曲线的斜率及决定总供给的变量是宏观经济学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凯恩斯主义古典学派的 供给决,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修改之并反过 来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接受现代货币主义 的适应性预期假定,二者的AS 线均为正斜率。 总需求在决定总产出中的作用以及货币与实际因素在决 定总需求时的作用。这两点是凯恩斯主义与其它学派的 区别点。凯恩斯主义和古典学派在这二点上都有分歧。 凯恩斯主义与现代货币主义的区别在于货币决定总需求 的作用程度上,凯恩斯主义古典的货币数量论,现 代货币主义修正之并反过来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 义与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的区别则在于总需求决定 总产出的作用程度上。 凯恩斯主义与现代货币主义、预期学派及供 给学派之争,后三者均是想“”凯恩斯主义 和古典经济学相分离的同样问题,即短期总供给 函数的斜率和总需求函数的决定因素,这两个问 题是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宏观经济学争论的中心 问题。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调节是基础,政 府适度干预是必不可少的。 还是积极干预是资本主义从产生 以来就开始争论的经济政策的核心问题。凯恩斯 主义是对古典的主义的有力,现代 货币主义、预期学派、供给学派的理论则表 明了对过度干预的反思。 任何经济理论都 受到时代局限, 都将随着现实的 变化而被补充或 取代。经济理论 是不断创新的。 LdLf LS LfLS Ld YfASL ASS YfASL ASS ADYf LdLf LS ADYf ASL ASS YfASL ASS ADY0 ADYf谭维维整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