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动漫王国”,日本凭借动画和漫画实现了商业利润和文化输出的双赢;我国早期动画凭借《大闹天宫》等作品享誉世界,目前动画产量为世界第一。但看似蓬勃发展的背后,两者都正困局之中。
日本动画《你的名字》近日热映,票房位居日本本土电影史第二位,似乎正在为陷入低谷的日本动画行业颓势;而反观我国,动漫业又有怎样的前景?
20世纪80年代,日本动画得到飞跃发展,此后持续发达,拥有大量享誉世界的作品。经历了从2005到2010年间因碟片销售额急速下降而导致的不景气后,日本动画的销售渠道和适用范围不断拓宽,自2013年开始保持连续增长。仅从市场规模而言,日本的第四次动画已经到来,但目前并没有出现引领第四次的核心作品。
与动画产业规模增长相伴的,却是行业唱衰之声。“《EVA》之父”庵野秀明曾在2015年表示,“现在的(日本)动画制作系统已经处于过劳状态,崩溃只是时间问题。别说支撑20年,我觉得也就5年时间了。”这并非耸人听闻,也不是一家之言。
动画公司的不乐观态度并非杞人忧天。目前,日本动画的传统制作模式面临着高额的制作成本、人工成本和总制作分钟。但转向数字化制作,则意味着高额的前期投资。海外市场虽是充满潜力的金矿,但受到国家关系、盗版、审批的影响并不稳定。总体而言,全新的商业模式尚不清晰。
日本动画师平均每天工作11小时,每月工作时长超过260小时,比全国平均水平高近100个小时。与之对应的,反而是年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约81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8万元)。对动画新人而言,进入动画行业究竟是梦想的启程还是噩梦的开始,难以评判。
成熟到近乎烂熟的产业链,是日本动画业的重要特点之一。在一系列动画商业链条中,作品的好坏无疑关乎整体的兴衰。将作品单独交给任何一位才华横溢的作者,都是一场冒险,因此日本长期超大规模的集体内容生产和系统全面的产品开发。动画工作室、版权代理事务所、印刷出版企业、图书发行企业、、社、动漫衍生品生产和销售渠道等集体帮助作品精益求精,并各自分得一杯羹。
大家共同盯着一块蛋糕的结果是:一方面,蛋糕越做越大,对动画周边衍生品的依赖不断增强;另一方面,蛋糕越分越小,制作公司和动画师的收益被压缩,业界对新人的吸引力不断下降,在漫画、TV、电影等的转换中版权问题复杂难解。此外,日本目前不断收紧的内容监管、中国人力资源价格上升带来的外包成本提升、世界范围内的盗版问题,都使得处于低谷的日本动画业越陷越深。
1941年,万氏兄弟执导的《铁扇公主》享誉世界,“漫画之神”手冢治虫也正是在看了这部动画后,弃医学画,引领了日本第一次动画。此后,木偶动画、水墨动画、剪纸动画也在我国纷纷发展起来。但近几年,国内动画以《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为主要代表作品,虽市场反响不错,但因内涵不足,已渐颓势,很难担当起国产动画崛起的重任。2015年,一部《大圣归来》曾让国内观众热血沸腾,但大圣之后,是否还有大圣?
优秀的动画产品,不可能仅仅依靠一个或几个人的热情付出,尤其是动画产业尚不成熟时,更需要国家的支持和培养。但目前,我国对于动画的大力补贴与,反倒被一些质量不高的企业钻了。
目前,动画按照分钟数目进行补贴,根据登录电视平台(中央或者地方)、技术(二维或三维)、获情况的不同,额度在每分钟1000到4000元不等。一些企业将成本压缩至每分钟500元左右,低价甚至交纳费用给,通过赚取补贴盈利。这一模式的直接体现是:动画片动辄上百集、午夜动画片、动画片一经便销声匿迹。
动画制作分钟数是反映动画产业境况的重要指标。我国是动画时长产量最高的国家。日本曾因原有制作模式难以突破12万分钟而产生了“2016年危机”,转而发展数字化以谋求出。除了动画时长,在技术上,我们同样世界领先,目前横亘在我国动画产业面前的最题,在于剧情和内容的提升。
2015年,我国共有41部国产动画片上映,其中仅3部的票房过亿。虽然《大圣归来》9.56亿的票房令人振奋,但对大部分国产动画而言,1亿元都是难以超越的天花板。高票房实现困难之时,为了增加利润,低成本成为出。与其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资金赌一个高票房,更多动画公司选择了更为稳妥的方式——针对低幼年龄段,推出2000万左右成本的电影,换回7000万至8000万的票房。
两种类型并无优劣之分,儿童和都需要动画,但孩子并不是更容易讨好的观众。想像力、故事和价值观才是动画取胜的关键。
我国的动画产业或许尚未抵达最好的时代,但国漫最好的阶段正在逐渐到来。全年龄动画所吸引的成年人消费、二次元群体的壮大、生产制作宣传营销等产业链的完善、众筹等多种融资模式的发展等都为国漫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资料来源:中国网,中国报告网,中国出版网,中国日报,《日本动画产业报告2016》,中文互联网数据资讯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2010年度全省广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