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产业分析> 文章内容

创新驱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发布时间:2019-4-27 16:16:3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通过创新驱动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应对国内国际新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的基本要求,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提升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同时也是惠及民生福祉、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已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实现创新驱动,是优化经济结构、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以及转换经济增长动能的根本抓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在现阶段,我国工业化发展、产业结构演进出现了新特点,加快结构调整的紧迫性越来越强。通过创新驱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当前引领经济转型的重大战略。这一战略能否顺利推进,直接关系到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功迈入现代化强国的行列。

  4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就增加值而言,2013年第三产业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5年服务业超过一二产业的总和,进入服务业为主导的新阶段。

  但总体来看,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就业结构在三次产业中的分布严重滞后,与产出结构的错位十分严重。主要表现为:一是农业的基础地位依然十分薄弱,耕地、水资源等约束了农产品有效供给,小规模农户家庭经营模式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的发展。二是工业“大”而不“强”,我国虽然拥有全球门类最齐全的工业体系和配套网络,其中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但长期以来过度依赖简单加工扩张,许多产品仍处在国际价值链的中低端,贸易条件恶化,贸易摩擦加剧,部分关键技术环节仍然受制于人,缺乏自主创新的持久驱动。三是服务业的发展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尤其是提升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的研发、科技服务、设计、营销、金融、供应链管理、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滞后。我国产业结构的矛盾,已经由过去部门之间的不协调,转变为研发、设计、营销、品牌和专业化等关键环节滞后的制约,这些矛盾也直接制约了经济增长质量和生产方式转型速度的提升,导致我国资源、能源和难以持续。此外,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交织,新的困难和挑战不断出现,资源与生态的约束日趋强化,外部市场不确定且结构性矛盾不断凸显……在这种状况下,从产业发展面临的和内在动力问题来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紧迫性越来越强。

  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发展新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谋划经济工作的根本指针。加快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和重点,必须立足于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并充分考虑国内外发展变化。在发展战略上,摆脱对传统优势的径依赖,由成本竞争转向质量创新、品牌创新和服务创新的竞争,实施创新驱动提升比较优势、提升国际分工地位;在发展模式上,从物质要素投入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自主创新、管理创新和劳动者素质提升;在产业结构上,从注重比例关系到注重关键技术创新,强化创新驱动的政策,加速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因此,通过创新驱动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应对国内国际新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的基本要求,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提升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同时也是惠及民生福祉、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

  从创新视角思索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问题,需要建立一个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指导,探索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环节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径,需要协调各种矛盾和冲突,提供一套可靠可行的创新政策措施和保障机制。在实践中,需要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放在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条件下国内国际价值链重构的新框架下稳步推进。

  从工业化国家成功经验来看,创新驱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径主要有:推动需求结构升级、要素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并以创新最终推动新老产业更替、主导产业有序变动和产业价值链不断攀升来实现。我们通过研究发现,从长期经济增长来看,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影响着结构转型升级,技术进步具有结构效应和增长效应。因此,加强并完善创新制度和辅助措施,以新型工业化战略为指导,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环节,驱动产业有序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有利于维持合理的产业结构、长期的技术进步和高速经济增长。从现实看,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亟须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并需多领域、度、深层次地探寻我国难以实现创新驱动转型的根本性原因,为我国未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创新驱动转型提供分析基础,更为寻找创新驱动转型的解决方案提供重要线索。例如,在我国已经进入服务业主导发展的新阶段,如何优化服务业结构,加快发展社会服务业、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以促进整体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避免“鲍莫尔成本病”问题的出现,尽快找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有效径。

  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是创新驱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基础型实现径。这是因为企业创新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微观基础。支持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对建设创新型区域发展、切实推进整体经济创新驱动至关重要。理论和研究表明,中国内资企业创新随着收入增长而出现门槛效应。不同的技术密集程度(低技术产业、中低技术产业、中高技术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背后,创新的需求拉动与技术推动因素存在差异,不同产业实现创新的驱动径是不一致的。因此,在现阶段,我国应根据不同企业、不同地区收入状况和区域发展差异,制定有针对性的举措,切实强化企业创新能力建设。

  区域创新体系培育,是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产业基础和要素禀赋的差异,导致各个地区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会呈现多元化的特征。这就意味着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创新政策,达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区域创新系统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子系统。创新系统下有两个子系统:一是知识应用与开采子系统,主要由具有垂直供应链网络的公司组成;二是知识生产与扩散子系统,主要由公共组织组成。通过两个机制调节创新过程,一个是公共知识基础对创新投入的激励机制,另一个是制度创新降低交易费用的机制。不同地区的区域创新系统,对该区域企业创新能力、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在中国进入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在区域层面,区域创新系统的培育是增强区域创新驱动力的重要着力点。

  重构国际国内价值链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手段。全面攀升产业价值链,转换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当务之急。在条件下,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巿场为出发点,以构建国内价值链和主动融入国际价值链为手段,模块化发展驱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品内国际分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重要的实现径。因此,我国当前的可行举措是:在模块化分工、产品内贸易两种新形式下,构建国内价值链、提升国际分工水平和国际价值链地位,处理好内需和外需、构建国内价值链和融入国际价值链之间的关系,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促进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构建创新导向的产业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是当前有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根本保障。产业结构调整虽然有着自身的客观规律,但在建立健全市场制度、营造市场、制定政策措施上大有可为。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经验表明:为创新能力建设创造良好的制度,减少政策性约束是关键。因此,为了顺利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我国的当务之急在于正确发挥、市场作用,形成并合理使用创新导向的产业政策,提供一套可靠可行的政策措施和保障机制。

  未来10年是我国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所在,就是提高产业持续创新能力,保障创新导向的政策体系发挥效应。为此,我们必须从根本上促进“制度红利”。一方面要深化现有体制机制,消除现有体制机制中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因素,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造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要从创新要素、创新、创新制度等方面为创新驱动创造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以保障创新导向政策的形成和发挥作用。

  要保障创新导向政策体系的形成,必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体制障碍,更好发挥作用。

  首先应该致力于创造“促进公平竞争、鼓励创新”的市场。这就要求从国情出发,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创新。放松并逐渐减少对经济主体的广泛干预,给予微观经济主体更大的度,强化市场竞争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场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市场秩序,确保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强化社会性规制,在控制产业发展对的影响、降低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提高安全生产标准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增长。明确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超前规划布局。注重营造创新,明确市场与边界,推动科技资源分配由行政导向往市场导向;由偏重供给向偏重市场转变;以企业为主体,制定落实财政、金融、税收等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强化协同创新及科技资源共享,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率。

  在基础研究、前瞻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开发及扩散方面必须发挥更大作用。例如,加大对基础研究投入,加大对从事产业基础研发企业的支持,鼓励节能减排等绿色产品研发和产业发展;打造共性技术平台,激励和支持经济组织致力于原始创新、关键共性技术和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研发;积极发挥组织在重要科学工程和重大项目技术扩散中的作用,强化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促进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竞争力的增强。

  在制定政策、强化政策协调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创新导向的政策体系涉及政策部门较多,需要从顶层设计上协调各类战略、规划、政策、标准制定和实施之间的关系,需要构策的科学制定、有力执行、动态调整、纠错的良性循环机制。创新导向的政策组合也不是一蹴而就、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调整的、及时反馈、不断优化的过程,强化政策的科学制定、有力执行、约束监督、动态调整、纠错的良性循环机制。当然,在政策调整过程中,也需要考虑政策过快调整可能带来的市场预期的不确定性,避免干扰市场主体的创新行为。因此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政策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确保政策调整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创新导向的政策体系,必须紧紧围绕着技术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整个过程规划和构建。需要厘清、市场、政策组合之间的关系,顺利推进技术创新,促进创新顺利、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和价值提升。市场在创新驱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发挥着基础性、决定性作用,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市场制度,健全市场竞争,减少政策性约束,为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提供良好的制度安排和制度。另一方面,需要对技术创新链—产业链上的关键环节进行引导,综合运用竞争政策、科技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等新型政策组合体系,根据各环节的政策目标和重点,从顶层设计层面制定、调整不同的政策组合体系,通过创新导向的政策效应,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此过程中,的政策效应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叠加效应最终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形成创新导向的政策体系,需要健全的创新法律制度体系作为保障。我国鼓励技术创新的法律较少,政策多以规范性文件形式发布,虽然时效性较强,但强制力弱,且贯彻落实不够。鉴于此,应更加注重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和调整创新驱动,着重围绕知识产权、鼓励科技和产业化、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等,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法律制度体系,制定“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法”“科技创新合作法”,将激励企业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补贴等上升为法律法规,予以规范和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着力于建立健全激励创新的相关法律制度及执行机制。例如,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尤其是完善知识产权执行机制,加强知识产权,加强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加强司法建设,依法各种所有制、各类规模企业以及的产权和权益,依法市场竞争秩序,惩罚市场失信行为。与此同时,要正视目前的专利制度设计已经严重滞后于创新驱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求的现实,进一步完善专利制度,稳步提升专利的产业运用价值,助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中国实现创新驱动经济增长形成有效支撑。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贯彻新发展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17VZL002)阶段性)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和张培刚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贯彻新发展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17VZL002)阶段性梦见屎沾身

   文章来源于850游戏博贝棋牌

关键词:产业结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