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快乐
今天是腊月二十四,是南方的小年,麦田老师祝大家小年快乐哦!今天一起来看看小年这天的风俗习惯吧!
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据典籍记载,上古就有年终扫除的习惯。 本“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清嘉录》卷十二记载:“腊将残,择宪书宜扫舍宇日,去庭户尘秽。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尘埃’”。 腊月二十四“扫房”,对庭院内外进行彻底的大清理。可见,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也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积累的在冬季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的传统美德。
我国地广物博,各地腊月二十四的习俗都不同,除了最主要的“掸尘扫房子”,还有一些其它习俗。
习俗一
民间相信灶君有责任一家人的行为,所以民间送灶时,不仅准备牲礼和燃烧金银纸,人们也会另外为灶君老爷奉上糖果、麦芽糖、糖瓜、蜜瓜以及汤圆 之类;总之,把供品弄得又黏又甜,是希望灶君的嘴巴吃得又黏又甜的,动机就是把神明封住嘴巴,不让灶君回胡乱禀告。
另外,也有些人流行用敬灶时的第二巡酒涂灶门或者以黏糖黏灶门,目标也一样,这也是要灶君变成“醉司命”或者“甜口司命”,使他到后说不出。
习俗二
民间有人以为祭灶的供品不能太丰富,这一天敬神,应当在祀求时向灶君诉说供品不丰富的委屈,希望他为了来年有更好的供品,向玉帝禀告这一家庭的好事,求玉帝赐福本家。
习俗三
腊月送神,除了烧送财帛也要另外为神明烧“甲马”,这是一种印有马匹、官帽、弓箭、刀枪和衣甲的黄纸张。烧“甲马”,代表着为庭的神明打点行李,以壮行色。
习俗四
在男权社会,原本有“男子不拜月,女子不拜灶”的习俗,年年由男子主持祭灶。但战后,风气之改变更剧烈,由于男子忙碌于事业,因此祭灶的责任,常落在处理家务的妇女身上。
习俗五
封建时代,都选择在送神回后“封印”休假。有些亦会以神明回、民间无神可拜为由,在这一天“封门”休息。
从这一天开始,甚至都休假,不忙拜神与公事,但是家家户户从这一天起开始为应付年关而忙。许多人家都忙着办年货,又忙着制作年糕和发糕等应节品。
习俗六
这一日起,亲友之间也有互相请客、互相送年糕和礼篮等礼物,称为“送年”。
家中有丧事,或者办丧事不到一年的人家,不能制作年糕,却可由亲友赠送。
习俗七
人们在当天或稍后,会举行大扫除。大扫除之际,一般会准备据说是有辟邪清秽能力的青竹叶,清除高处的灰埃蛛网。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传说
古人认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的行踪,形影不离。三尸神是个喜欢阿谀奉承、爱搬弄的家伙,他经常在玉帝面前生事,把描述得丑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简直是个充满的世界。
一次。三尸神密报,在玉皇大帝,想谋反。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犯乱之事,凡怨忿诸神、亵读神灵的人家,将其书于屋檐下。再让蜘蛛张网以作记号。玉皇太帝又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记号的人家,满门斩杀,一个不留。三尸神见此计即将,乘隙飞下凡界,不管,恶狠狠地在每户人家的屋檐墙角做上记号,好让王灵宫来个斩尽杀绝。正当三尸神在时,灶君发觉了他的行踪,大惊失色,急忙找来各家灶王爷商量对策。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哪户不清洁,灶王爷就拒不进宅。
大家遵照灶王爷前的嘱咐,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扫得焕然一新。等到王灵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时,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灯火辉煌,人们团聚欢乐,美好无比。王灵官找不到表明的记号,心中十分奇怪,便赶回天上,将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禀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听后大为震动,降旨三尸神,掌嘴三百,永拘天牢。这次多亏灶神搭救,才得幸免。为了感激灶王爷为人们除难消灾、赐福张祥,所以民间扫尘总在送灶后开始,直忙到大年夜。
从此,人们为除难消灾,每到腊月二十三送灶神,除夕夜迎灶神期间,必须扫尘除埃。时间久了,便逐渐成为一种汉族民俗。
如今,腊月大扫除,已不只是为驱邪避灾,祈福降祥了。而是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卫生、减少疾病的良好习惯,寄托着人们除旧立新的美好愿望,成为文明社会的一种新风尚。
在了解了腊月二十四这天的传统习俗后我们还有一个小小的疑问,那就是为什么北方地区说“腊月二十四扫房子”,但是南方地区的人却说“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呢?
《五经异义》说,在二十三日祭灶,民间在二十四日。其实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但那个时候小年是不分两天的。那么什么时候发生了变化呢?这就要到清朝了。清朝的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也就是向天地神明汇报一下工作情况。为了节省开支,建立和谐社会,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既然和部门都在这一天拜神,那么工作人员就只能推后一天再拜。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
到了,民间形成了“官三、民四”的说法,就是科级以上干部二十三日祭灶,一般群众推迟到二十四。后来,据说是因为社会进步了,人人平等了,大家也就都随了,沾沾“贵气”,改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祭灶了。由于过去的皇城是,所以北方密切联系领导,受到的影响比较大。而南方仍然保持了和人民群众的一致。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