痦子的位置与命运图本报讯 近年来,我市结合地域禀赋、资源特色、市情农情,高位高起点规划布局农业产业发展方向,突出将“三特两高”牢牢抓在手上,细化措施推进落实,不懈走“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的产业兴旺之,在产业兴农、产业富民、产业壮村、产业脱贫上取得显著成效,特优高效种植、特种绿色水产、特色生态休闲和高附加值、高颜值“三特两高”特色高效产业有力支撑全市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效,实现良好开局。
我市将农业产业纳入“一盘棋”全局考虑,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433”产业体系重要内容,摆上“重中之重”,并拿出4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三特两高”产业调结构转方式、提质量增效益,由重数量粗放型转向重质量集约化生产经营,逐步“1+2+3+4”叠加效应,稳步厚植乡村振兴特色产业优势。
“三特”主导产业总量盘大增强。2018年,我市开始打造“4+1”产业升级版一年来,“三特”产值338亿元,占据农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以上,达52%,主导优势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增强,并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生产结构和产业结构深化调优。优质稻米面积267万亩,占水稻面积的六成多,订单式高筋弱筋小麦、杂粮杂豆、小稻米、鲜食玉米、花生等面积连年增长,粮经饲生产日益统筹共进。“淮安大米”环湖核心区面积扩展到100万亩,高效设施园艺面积近140万亩,地道中药材、工厂化食用菌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创成园艺作物标准园66个。生猪大中型养殖比重74%,畜禽生态健康养殖比重57.7%,苏北领先。虾蟹主导水产养殖面积保持在50万亩以上,推广稻渔生态种养突破35万亩,创成盱眙县国家小龙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林牧副渔产业更加协调互促,特优高效种植、特种绿色水产等种养结构持续调优调强调顺。
“三大链条”加速融合。产业链向下延伸,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2000亿元,与农业总产值之比3.06:1,建成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集中区7个,拥有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2家,其中两家进入全省农产品加工20强,精深加工能力不断增强。功能链发散扩展,白马湖荡舟、马头镇看花、水上森林吸氧等农业特色生态休闲渐成时尚,当前经营主体数量629个,接待游客559万人次,产值14.06亿元,成为农业农村新的增长极。流通链四方贯通,宏进清江、涟水等国家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货通全国。组织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参加各类农展会、农交会30多场次,举办品牌农产品推介会、南京和淮安农产品嘉年华活动。农业信息进村入户整市推进,建设农业电子益农信息社1200多个,开展农业电子商务千人培训,与苏宁易购、中垦优选达成网上商城协议,农产品电子商务网上销售额65亿元,带动千万小农户线上线下并重对接大市场。在继淮安区成为国家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后,淮安区和清江浦区又成功争创省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突出四个“更”字,即底色更浓、品牌更响、富民效应更强、要素支撑更有力。建设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80个,引领化肥农药用量“零增长”,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率90%,秸秆和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4.6%、95%,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98%以上。创意规划市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挖掘历史农耕文明推出“淮味千年”品牌,利用展会、推介会、高端和重点场所推介宣传,“淮水润良田,鲜美传千年”品牌内涵广泛深入,品牌IP“巫奇奇”渐成淮安农业代言,甄选4大类、9个产品,授权11家企业首批使用,“淮味千年”领先全省叫响全国。“淮安大米”年促进农民增收3亿元,“淮安红椒”亩均纯效益一万元,“盱眙龙虾”富民效应过百亿。品牌价值逐年提升,如“淮安大米”达38亿元,“淮安红椒”达46亿元,“洪泽湖大闸蟹”达80亿元,“盱眙龙虾”近170亿元,品牌溢价能力稳步增强,富民效应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