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产业安全> 文章内容

“深发展外资并购事件”幕后玩家揭秘

※发布时间:2019-11-16 3:04:54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我闻不得煤油味”。9月20日,在金融中心49层的“美”,单伟建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一口气把桌上一盏调节气氛的煤气灯给吹熄了。“我在这种灯下度过的日子太漫长了,大部分的知识是在那时候学到的。”

  身为新桥投资集团(NEWBRIDGE CAPITAL)董事总经理,单伟建并不是一个容易伤感的人--这是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他惟一提到个人经历的片言只语。在记者事先承诺“不谈个人、不谈深发展(相关行情)重组”的前提下,单方肯畅所欲言。

  当然,事实上深发展股权转让这个话题自然还是避免不了:就在9月11日,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为了贯彻深圳市在适应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加快推进国有企业与发展的战略部署,近来本行就与外资进行业务合作及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的问题,和多家外资机构进行了接触和洽谈。有关部门已原则同意我行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目前有关洽谈正在进行中,结果尚不能最后确定,且有关方案均须呈报国家有关主管机关批准。”

  而更早时候,有引述深发展内部人士的消息说,深发展的国有股权收购方已经确定,收购方为拥有世界银行、通用电气、美国退休基金和新加坡投资公司等背景的新桥投资,出售的比例将达15%。相关报道更是评论,如果通过有关部门的审批,这将是中国首例外资收购国内银行。

  报道进一步披露,新桥投资收购价为每股5元人民币,超过深发展年报的2.03元及调整后的1.82元,收购金额将达15亿,远高于其它对手的开价。

  虽然按相关,新桥投资方人员应出任董事长职位,但目前深发展还暂由中方人士坐镇,只是已有外资员工进驻,相关工作也在展开。

  深发展随后就此发布公告,但种种迹象表明,深发展外资并购动作,已经进入实质程序:尽管收购方没有正式公布,但原先锁定的三家潜在的外资战略投资者--摩根大通、汇丰控股、新桥投资,最后剩下的惟一买家,确实极有可能是本身并没有金融经营牌照的新桥投资集团,对此记者采访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求证,单伟建仍不愿作出任何。

  新桥投资亮相国际金融界已有数年,不过对中国投资界来说,这是一家“背景复杂、来历模糊”的公司。深圳创新投资公司一位负责人说,新桥投资与华平(Warburg Pincus)、软银(SoftBank)、IDG、深圳创新投、霸菱投资及信中利投资集团等组建了“中华创业投资协会”(CACA),期间各方有过了一些“务虚”的交流,但投资界对新桥投资仍了解不多。

  单伟建是一个非常严密的“谈话者”,在对记者提出有关新桥投资实在的投资规模和投资项目等问题时,单均表示“新桥是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人制”,不便披露具体数字。

  在单的陈述中,新桥投资的确切身份是从事战略金融投资(Strategic financial investor)的机构。在全球业务范围,新桥投资是太平洋集团(TEXAS PACIFIC GROUP)的一部分,应是有股东关联的“合作伙伴”。太平洋在美国是专事购买控股权(Buyout)的投资公司,其投资资金来源为美国州退休基金、银行、国际组织、保险公司、大公司等。对市场传言其出资方有GE投资财团、世界银行、大都会保险和新加坡投资基金等,单伟建设没有否认。

  单透露,太平洋集团“现金投资规模超过了100亿美金,放在亚洲的有十几亿美金”,而每年的实际投资额则是“一个变数”。在收购项前世死因分析测试目中,以半导体、航空公司和金融企业为主。

  如“买断”摩托罗拉的半导体事业部,太平洋就耗费几十亿美金,还有诸如收购著名的硬盘制造商希捷、美国最大的航空公司“美州航空”、航空、西北航空、法国Gemplus公司和收购标的达到20.3亿美元的美国第二大快餐连锁公司“汉堡王”(BURGER KING)等等。按“福布斯”美国大企业排名,“太平洋集团能排到35位左右。”

  在亚洲市场,太平洋集团则以“新桥投资”的牌子--显峥嵘。新桥投资的注册地在美国DELAWARE,而主要业务集中在、、纽约、、东京、汉城、新加坡、上海等金融中心城市。

  单伟建不愿透露新桥投资在中国市场的具体规模,不过他认为公司的人力规模代表不了什么,“做项目时也有几百人一组的,但固定的专业人士并不需要很多。”

  单伟建分析,2001年算得上是新桥投资的“收购年”。一是全球性经济衰退降低了收购成本,而第二个重要原因则是亚洲市场“需要融资的企业太多了”。

  新桥投资在中国的投资规模单个项目约在5000万到10亿美金不等,“在亚洲很难有10亿以上的投资项目”。这其中,最大的项目目前该是以5亿美金收购韩国第一银行。

  至少从现在看,新桥在中国的投资项目显得有些“布局不清晰”--早期新桥曾参予投资“维维豆奶”,后退出;在上海投资过“大白兔奶糖”,一度是持股50%的大股东,最后也无疾而终;在中国最大手笔的投资是以6000万美金投资软件公司“中泰数据”。

  如果收购深发展计划能如期完成,尽管其出资额远远低于韩国第一银行,但无论从何角度看,这都将是新桥投资案例中的“中国第一收购案”。

  单伟建在新桥投资董事总经理的任期内,还先后出任韩国第一银行、中国银行()、水泥集团和宝钢股份(相关行情)公司的非执行董事。在此之前,他在1993年至1998年期间曾任J.P摩根的董事总经理。对此,单不愿深谈。

  不过,单伟建对其眼光颇为自负。“新桥投资以往所犯错误很少,尤其是对金融机构的收购,没出过任何”错,他特意强调“任何”两个字。知情人士称,这也是新桥竞购深发燕尾服时,给深圳市亮出的一张王牌。

  2000年1月1日,新桥投资正式收购韩国第一银行。此前为此花了15个月的谈判时间,单伟建是主谈判,并且大部分时间是“他一个人在谈”。

  单说韩国第一银行的收购进行得如此成功,主要是韩国的决心之大。韩国第一银行在1999年亏损达到10亿美金,收购后的2000年税后利润达到3亿美金。单最为感慨的是,韩国新的“信贷文化”让第一银行。

  新桥投资花了几年时间酝酿收购日本银行,现在也没有放弃。单分析日本银行体制的危机主要是所为--以“政策性”和“关系性”贷款扩张,造成区域性的生产能力过剩,最后导致银行不良资产的急剧增加。这种债务杠杆模式,更是亚洲金融危机的根源。

  日本长期信贷银行和日本丸红银行相继倒闭后,新桥投资曾试图收购重组,但结果是不了了之,据称日本不信任何外方的能力。

  单极力推崇韩国“信贷文化”--被贷方的资信、赢利能力、现金流的现状与未来都应当成为重要的判断因素。韩国的这种造就了奇迹--在1997、1998年金融风暴时,韩国银行不资产比率是30%至31%,而到了2002年,神线%。而此时日本银行不良资产率高达40%。

  韩国对银行的治理决心从新桥投资收购事件中可看一二。1998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韩国580亿美金的紧急贷款,条件就是要卖掉韩国第一银行。而韩国在同汇丰银行、新桥投资等潜在买家谈判过程中,很长时间难以抉择。但一旦确认买家之后,则条件极为宽松。如机关报桥投资以5亿美金拿得韩国第一银行51%的股权,随后韩国将投票权也一并授予新桥投资,也就是说实际上新桥获得了100%的控股权,“这是韩国第一银行后来推进的重要一步。”

  新桥在韩国第一银行的操作模式是否能移植到深发展重组子上来?对这个问题,单回应说他“不假设中国”,因为中国在加入WTO之后,金融体制尚在“半封闭”状态。

  单说中国银行重组要解散决两题:一是贷款是否能不受“政策”和“关系”影响;二是人才选拔不受行政干预。

  新桥投资对韩国第一银行重组的一系列运作细节,是否会拷贝到深发展身上,这个问题的想像空间,无疑是极为广阔的。

  

关键词:外资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