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战略空间,是孕育新产业、引领新增长的重要领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国务院高度重视海洋产业发展,党的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壮大海洋经济、拓展蓝色发展空间,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受益于政策利好,国内商业银行纷纷加大对海洋产业的支持力度,积极探索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新举措,带动海洋经济存款、贷款、中间业务、客户和账户等全面增长,打造新的业务增长点,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
本报告在分析我国海洋产业的内涵及分类、面临的外部、行业运行以及投融资状况的基础上,展望了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并提示了相关风险。
海洋产业是指开发、利用和海洋的各类产业活动,以及与之相关联活动的总和。海洋生产总值是海洋经济生产总值的简称,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沿海地区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海洋经济活动的最终,是海洋产业和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之和。其中,海洋产业是指开发、利用和海洋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活动,包括海洋渔业、海洋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等主要海洋产业,以及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海洋相关产业是指以各种投入产出为联系纽带,与主要海洋产业构成技术经济联系的上下游产业、涉及海洋农林业、海洋设备制造业、涉海产品及材料制造业、涉海建筑与安装业、海洋批发与零售业、涉海服务业等。
按照国家行业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和海洋行业标准《海洋经济统计分类与代码》,对海洋三次产业作如下划分:海洋第一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第二产业包括海洋油气业、海滨砂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和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等;海洋第三产业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科学研究、教育、社会服务业等。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越来越突出。“十三五”规划中首次将发展海洋经济、拓展蓝色空间的规划要求纳入区域发展战略中来,这更加凸显了国家对发展海洋经济的高度重视。从我国未来发展趋势看,海洋经济将长期具有增长快、效益好、市场占有率高、产业关联性大等特点,对保障、缓解资源和的瓶颈制约、拓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空间具有重要作用。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海洋经济取得显著成就,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带动作用,更为“十三五”期间扩展发展空间奠定了的经济基础和技术保障。
2016年,我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达70507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5%,尽管较上年略降0.1个百分点,但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已经成为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在国民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2016年海洋经济增速达到6.8%,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略高于国民经济增速0.1个百分点。
2016年以来,我国以新发展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适度扩大总需求,经济获得平稳发展。2016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4.41万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较2015年下降0.2个百分点。2017年一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07万亿元,增速较2016年第一季度上升0.2个百分点。在宏观经济整体下行的背景下,我国海洋经济增速同样面临下行压力,但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仍相对稳定。2016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7.0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5%,同比略下降0.1个百分点。当前,发展海洋经济,拓宽蓝色空间已经成为我国打造新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深度转型调整,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环。
2017年是“十三五”的第二年,经过了2016年的总体布局,正是政策推动的关键时期,任务艰巨:一是海洋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二是去产能和保增长并存,行业调整困难加剧;三是海洋科技投入力度依然不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瓶颈亟需克服;四是行业融资难问题制约产业快速发展,融资渠道有待拓展。预计2017年,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将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推进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抓住海洋经济发展新机遇,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我国海洋经济政策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全面推动科技兴海,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时期是深入实施建设海洋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阶段,科技兴海也进入全面发展的战略机遇期。2016年底出台的《全国科技兴海规划(2016年-2020年)》提出:加快高新技术,主要通过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开发核心工程装备,引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提升我国海洋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空间拓展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科技应用;构建协同发展模式,形成海洋科技服务新能力;探索“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海洋产业国际合作新机制,推动我国海洋产业链全球网络布局和创新发展。随着高新技术在海洋资源开发领域得到普遍应用,海洋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也在加速。预计2017年,国家将继续出台一系列财政、税收、金融、科技和人才等政策,为推动海洋科技创新产业化水平、加快孵化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政策支撑。
二是依托“一带一”,打造“南部沿海蓝色经济带”。2017年,我国海洋工作会提出,要找准“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着力点,分析海洋经济供需矛盾,解决海洋产业结构性失衡,不断提高海洋经济发展的质量,推动经济富海再上新台阶。在“一带一”快速推进的过程中,适时利用机遇打造中国“南部沿海蓝色经济带”。以海南省为支点,与多岛屿国家共同推进海洋产业发展,促进双向投资与贸易合作打造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海洋旅游经济圈;共同打造海洋生态文明,共同实施海洋联合监测和污染联防联控,开展海洋修复工程,合力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共同建设“智慧海洋”,加强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动海洋科技的孵化、和共享运用;四是共同深化防灾减灾合作。
三是强化国际合作,推动海洋企业走出去。随着“21 世纪海上丝绸之”战略的逐步实施,海洋产业合作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增强。目前,中国已与多国签署海洋合作备忘录;福建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已正式营业,印尼金马安渔业综合更新稳步推进,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启动筹建;广东在马来西亚、泰国、斯里兰卡等国建设远洋渔业合作项目;山东加快建设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推进建设印尼、斯里兰卡等渔业;江苏马来西亚远洋渔业合作项目启动建设。预计2017年,国家层面和地方政策的细化政策将陆续出台,推动在海洋产业、海洋科技园区、海洋公品、海洋、海洋技术装备应用、地区海洋事务协商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为企业走出去创造良好的政策。
四是加大海洋资源力度,海洋生态可持续。当前,节约利用海洋资源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着力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全力遏制海洋生态不断恶化趋势是我国海洋工作的迫切任务。接下来政策将着力于:遏制海洋恶化,控制主要入海污染物排放总量,稳定近岸海域水质,改善重点近岸海域水质;建立海洋区,海洋,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推进海洋生态系统修复;加强海洋监测与评价,推进海洋监测网络建设,提升装备能力和技术水平;完善海洋综合管理机制,建设国家海岛管理信息系统,促进海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大海岛利用监督管理力度;重点加强胶州湾、辽东湾、渤海湾、杭州湾、厦门湾、北部湾海域的水质污染治理工作,恢复自然岸线和海岸原生风貌。
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背景下,加大海洋科技创新,培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据最新《全球海洋科技创新指数报告(2016)》显示,我国科技创新指数为126.3,和、等国同处于第三梯队,在海洋科技创新投入、产出、应用及方面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不但位列创新应用强国,且在创新产出处于相对领先地位,增速高于其他,在创新投入并未处于世界前列的情况下,显示出我国科研机构以及企业较高的资源利用率和率。2016年8月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此次规划的一大亮点是提出“建立保障和战略利益的技术体系,发展深海、深地、深空、深蓝等领域的战略高技术”。在深海领域,《规划》明确要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育一批自主海洋仪器设备企业和知名品牌,显著提升海洋产业和沿海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集中力量突破海洋开发利用的关键核心技术,并启动深海空间站建设,形成涵盖空间、海洋探测利用技术的整体布局。
海洋产业对全球P的贡献率由20世纪60年代末的1%快速提升至8%。经合组织(OECD)预计,从2010年到2030年在“一切照常”的情况下,海洋产业对全球经济增加值将达到3万亿美元,特别是海水养殖、海上风能、鱼类加工、船舶修造将实现显著的增长。海洋产业也将对就业做出重要贡献。到2030年,海洋产业预计将创造4000万个职位。就业方面的增长尤为突出的体现在海上风能、海水养殖、鱼类加工和港口作业等领域。
除了在远洋运输、海洋渔业、造船等传统海洋经济领域的迅猛发展以外,海洋产业不断依托高科技向高精尖方向发展,海上采矿、海上休闲旅游、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工程、海洋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成长进入快车道,成为沿海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和引擎。分国别来看,美国建立了大量的临海经济园区,凭借巨额的海洋科技研发投入站上了海洋经济发展的制高点;的海洋油气业和海洋休闲旅游业最为突出;韩国形成了以海运、造船、水产和港口工程为支柱的海洋经济体系,其中海洋水产业尤为发达;日本形成“以大型港口为依托,以海洋经济为先导,腹地与海洋共同发展”的布局,其造船技术全球领先;的海洋油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滨海休闲旅游业尤为发达;俄罗斯远洋航运业发达,高度重视极地海洋资源的勘探和开发;英国拥有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的北海渔场,伦敦是举世的国际航运服务中心,海上风电、潮汐发电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滨海休闲旅游业极为发达且体量庞大。
东亚国家海洋产业基础优势明显,海洋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占比稳步提升,已成为东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随着全球主要海洋产业出现重心东移的趋势,一些东亚国家海洋经济占P的比重已达15%-20%。首先,东亚地区已成为全球海洋渔业的主要生产区域。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世界前十大渔业生产国中有一半来自东亚。其次,东亚地区航运能力稳步提升。与东亚地区经济长期强劲增长相伴的是,世界前六大航运国家中,有五个来自东亚地区。2016年全球十大国际航运中心中,东亚地区就占了四席,分别是新加坡、、上海、东京;东亚地区多个港口也跻身国际航运中心行列。第三,中国、韩国、日本保持世界三大造船大国地位。2016年,三国造船完工量占全球总量的90%以上。此外,海洋科研和产业化发展进程也取得新进展,中国、日本和韩国率先在东亚地区建立了世界级规划、建设和运行标准的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及其产业化中心。
2016年作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下,海洋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的增长态势,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2016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70507亿元,比上年增长6.8%,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5%,但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速,体现出海洋经济较强的发展活力。
海洋经济发展带动就业。近年来,我国涉海就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涉海就业对全国劳动就业贡献逐年提高。据测算,2016年全国涉海就业人员3624万人,较上年增加35万人。涉海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4.67%,比2015年上升了0.04个百分点。
2016年,海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海洋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据初步核算,全年海洋产业增加值43283亿元,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27224亿元,分别占海洋生产总值的61.4%和38.6%,保持了以海洋产业发展为主体,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的态势。其中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增加值14637亿元,比上年增长12.8%。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28646亿元,比上年增长6.9%。滨海旅游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2047亿元,比上年增长9.9%,占主要海洋产业产值的42.1%,居于首位,邮轮游艇等新兴海洋旅游业态是滨海旅游业的主要增长点。
分三次产业结构来看,2016年,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356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848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8453亿元;海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1%、40.4%和54.5%,第一产业比重与去年持平,第三产业比重继续上升2.1个百分点。其中,海洋新兴产业关键技术频频突破,实现规模化增长;海洋服务业提速升级,新业态方兴未艾,两者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和新方向。
近十年来,12个主要海洋产业在海洋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一直保持在40%的水平,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保持在4%左右,是国民经济发展中应重点支持的产业。从细行业的产值占比情况分析,2016年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海洋渔业产值占比分别为42.05%、20.96%和16.2%,居于各主要海洋产业的前三位。从细行业增速来看,2016年,除海洋油气业和海洋船舶工业负增长外,主要海洋产业产值基本保持大幅上升态势。其中,海洋生物医药业增速最高,全年实现增加值336亿元,同比增长13.2%;海洋电力业增速居于第二位,同比增长10.7%;滨海旅游业增速居于第三位,全年实现增加值12047亿元,同比增长9.9%。海洋油气业增速同比大幅下降7.3%,海洋船舶工业同比下降1.9%。
海洋相关产业是指以各种投入产出为联系纽带,通过产品和服务、产业投资、产业技术转移等方式与主要海洋产业构成技术经济联系的产业。具体包括海洋农林业、海洋设备制造业、涉海产品及材料制造业、海洋建筑与安装业、海洋批发与零售业、涉海服务业等。近年来,我国海洋相关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尽管占全年海洋经济生产总值的比重略有波动,但总体保持稳定。2016年,海洋相关产业共实现增加值27224亿元,上年增加1546亿元;占海洋生产总值的38.61%,占比较上年下降0.01个百分点。
海洋工程装备是先进制造、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综合体,国际上通常将其分为三大类: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装备、其他海洋资源开发装备和海洋浮体结构物,其中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装备是海洋工程装备的主体,包括各类钻井平台、生产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船、卸油船、起重船、铺管船、海底挖沟埋管船、潜水作业船等。
由于国际原油价格长期处在低位,海上油气勘探开发活动趋弱,各类海工装备需求量持续走低,导致全球海洋工程装备运营市场供应严重过剩,大批装备闲赋。表现为钻井平台、海工船闲置率高企,海工装备利用率和租金走低,船东经营风险居高不下。2016年全球共成交各类海洋工程装备81艘/座、52.3亿美元,同比分别下滑56%和53%,继2015年萎缩七成的基础上再次重度下挫,成交额不足2012年的十分之一。从成交结构看,移动钻井平台、移动生产平台和海洋工程船成交额分别为10.0亿美元、6.1亿美元和36.2亿美元,其中由海上油气设施退役以及海上风电场建设需求带来的特种海工作业船订单成为市场核心力量。2016年我国海洋工程专用设备制造业收入为781亿元,同比有所上升,其中70%-80%的订单源自于国内客户,或有国内资本参与,说明内需已经成为我国海工装备市场需求的重要支撑。
海洋工程装备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发展方向,近年来行业管理部门持续推动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能力提升,并于2017年初出台《船舶工业深化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6-2020)》,进一步明确了“十三五”期间我国海工产业的重点任务、发展目标及相关支持措施。此外,海工企业在科研项目以及船厂智能化方面继续得到国家支持,新成立的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已经开始投资海工产业,另外一些新的产业政策和产业基金也在策划和推进之中。
防腐涂料一般分为常规防腐涂料和重防腐涂料。常规防腐涂料是指在一般条件下,对金属等基材起防腐蚀作用、延长其使用寿命的涂料;重防腐涂料是相对常规防腐涂料而言,是指能在相对苛刻腐蚀里应用、并具有能达到比常规防腐涂料更长期的一类防腐涂料。一个国家重防腐涂料发展水平和涂层性能,代表着一个国家涂料科学的技术水平。目前,重防腐涂料已成为海洋工程、公交通、石化、电力、建筑工程等领域必不可少的防腐产品,重防腐涂料的开发对这些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目前,我国重防腐涂料品种逾1000种,生产厂家约有900家,其中专门生产防腐涂料的厂家就有100多家,年产量在1000吨以上的有几十家。重防腐涂料是涂料工业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的一个领域,分为船舶涂料、集装箱涂料和海洋工程相关产品涂料三大领域,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环渤海三大涂料生产。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有阿克苏诺贝尔、佐敦、PPG、关西等知名企业;珠江三角洲地区以海虹老人、中远关西、中华制漆等企业为代表;环渤海地区则聚集了天津PPG、天津灯塔涂料、天津中远关西涂料等企业。除了上述三大板块外,近年来,分布着西北永新、陕西宝塔山、重庆三峡等知名企业的西北和西南地区也在崛起,防腐涂料产业实力正在逐步增强。
跑男灵异事件
在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方面,2016年环渤海地区海洋生产总值24323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4.5%;长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生产总值19912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2%;珠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生产总值15895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2.5%。需要注意的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三大海洋经济圈中唯一增长的区域,增长0.3个百分点,环渤海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海洋生产总值均有低幅回落,分别下降0.8和0.2个百分点。珠三角地区2016年海洋生产总值增长主要受海洋工程建筑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快速增长的拉动。而环渤海地区中,辽宁、天津的海洋生产总值增速为3.7%和3.5%,低于全国增速,此外,该区域受去年海洋船舶工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产业生产总值的下降以及总体经济形势影响,导致经济下行压力大。长三角地区中,浙江省的海洋经济增速为8.5%,高于全国增速;上海与全国增速持平;江苏增速则较低,但由于三省绝对差距不大,下降幅度比较小。
2016年以来,沿海各地方贯彻落实“十三五”金融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总体思,积极探索创新海洋产业投融资服务,天津、福建、宁波、深圳等地通过推动融资租赁创新、搭建蓝色产业创投平台、建设海洋金融小镇、设立海洋产业发展基金等方式,助力海洋经济发展。同时,国家推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认定6家科技兴海国家级产业示范,组织开展海水淡化水供应配额试点研究,并做好重大项目保障服务;浙江等7省海洋功能区划调整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准;建立重大项目用海和环评审批督办协调机制,15个重大项目用海和环评获批,涉及总投资1630亿元;批准4处区域用海规划。总的来看,2016年以来各省市海洋经济投资政策及项目如下所示:
2017年6月,福建省发改委、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2017年福建省海洋经济重大项目建设实施方案》,2017年计划全力推进128个在建重大项目加快建设、90个前期项目取得突破,力争实现29个以上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17个以上项目开工建设,进一步策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全年完成投资381.5亿元。
分行业来看,根据投资计划,海洋装备与高端船舶修造13.5亿元,邮轮游艇17.4亿元,海洋生物医药3.8亿元,海洋可再生能源74.8亿元,现代海洋渔业11.56亿元,海洋旅游和文化创意97.91亿元,航运物流26.49亿元,海洋产业园区38.13亿元,海洋科研平台4.67亿元,渔港3.72亿元,港口泊位40.72亿元,其它48.8亿元。
分地区投资目标任务看,福州市40.33亿元,厦门市82.89亿元,漳州市65.4亿元,泉州市16.19亿元,莆田市84.67亿元,宁德市14.46亿元,平潭综合实验区76.79亿元,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等高等院校0.77亿元。
作为中国渔港经济区建设唯一试点省份,福建2016年制定了《全省渔港经济区布局总体规划》,先期培育霞浦三沙、连江黄岐、石狮祥芝等8个渔港经济区,同时加速推进设施渔业,实施远洋渔业工程包建设,扶持水产品加工企业。2016年,福建远洋渔业工程包建设完成项目投资15.26亿元,开工建造远洋渔船127艘,新建(扩建)境外4个,新增水产品加工、冷链物流项目4个。宏东渔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亿美元建立的毛塔综合,成为目前中国境外投资规模最大的远洋渔业。
2017年4月,浙江省海洋经济办公室下发《2017年度浙江海洋经济发展重大建设项目实施计划》,计划安排六大类412个投资项目,总投资12534亿元,其中2017年度计划投资额为1801亿元。
分行业来看,港航物流服务项目投资332亿元,海洋产业转型升级项目投资874亿元,现代海洋服务业项目投资56亿元,海洋能源项目投资93亿元,海洋科教创新和生态项目投资62亿元,其他基础设施项目投资382亿元。
分地区来看,舟山市共有105个项目列入省计划,总投资762亿元,占全省项目的25.5%;台州市共有75个项目列入省计划,总投资1715亿元,较去年增加4%。其中,现代海洋服务业项目数居全省第一;嘉兴港共有10个项目列入省计划,总投资65.6亿元,其中2017年计划投资5.7亿元,涉及沿海码头工程、海河联运关键基础设施、港航物流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2016年,印发了《“海上粮仓”建设规划(2015-2020)》,确立了14项产业发展类和10项支撑保障类重点工程,并着力实施“海上粮仓”建设重点项目。“海上粮仓”建设投资基金开始项目投资,省财政设立2.3亿元的“海上粮仓”建设发展资金,支持现代渔业园区、海洋牧场、种质资源区、执法能力建设等首批9大类111项重点项目实施。争取省财政资金1.2亿元设立现代渔业发展平台,支持24县(市、区)建设渔业养殖基础设施、完善基层渔业技术推广和社会化服务体系。
远洋渔业方面,2016年争取国家远洋渔船更新项目资金1.5亿元,新建远洋渔船52艘。加纳、乌拉圭海外渔业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新拓展了刚果(布)、新几内亚比绍、尼日利亚等远洋渔业作业空间,朝东项目纳入远洋渔业项目管理。2016年全省远洋渔船487艘,实现产量51.8万吨,产值58.1亿元,产量、产值分别增长10.5%、14.1%,再创历史新高。
当前,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纵深发展,产业的资金需求也越来越大,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优化以及生态等方面都离不开资金的大力支持。然而,我国对海洋经济开发的金融支持能力还比较弱,资金需求与现实投入的矛盾比较突出。
当前,我国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占比仍比较小。2016年国家海洋局一般公共预算当年财政拨款592706.88万元,比2015年执行数减少379989.59万元,主要是因为年初基建项目预算的减少。近年来,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对海洋经济的财政投入,设立了各类专项资金,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2016年9月,财政部表示中央财政将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对每个示范城市给予3亿元励支持,由示范城市统筹使用。
目前,我国海洋高科技企业生产的产品还没有形成产业化的规模,投资收益前景也不明朗,尤其是一些民营企业由于规模和过高的资产负债率,融资渠道过于狭窄,直接影响了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因此,沿海地区众多的海洋企业从银行贷款的难度仍比较大。
近几年来,国家和地方纷纷出台政策推进银行业支持海洋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产业本身发展潜力巨大,对银行业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因此银行业对海洋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在信贷规模扩大的同时,银行业也不断加强信贷政策创新,健全风险缓释机制,为海洋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海洋经济产业链上企业提供综合授信、贸易融资、融资租赁、涉海保险等一揽子金融服务解决方案。
在海洋产业各种外源融资渠道中,银行贷款是最重要的融资渠道之一。近年来,我国主要银行加大对海洋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2016年,各银行对海洋经济的支持情况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政银企对接,为涉海企业银行信贷搭台牵线月,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与福建海峡银行泉州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协议的签署对发挥新型“政银企合作”的整体优势,提升泉州涉海企业金融服务水平,共同推进泉州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福建海峡银行泉州分行承诺在未来五年内将积极向市海洋经济相关产业提供金融服务和不少于20亿元的信贷规模,推动泉州打造海上丝绸之重要枢纽和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2016年8月,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和邮储银行海南分行签署了“金融支持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旨在解决海洋产业发展中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根据协议,邮储银行海南分行将帮扶海南渔船更新项目,重点加大新建船舶抵押、《船网工具指标批准书》质押、海域使用权抵押、水域滩涂养殖权质押以及现代养殖业、远洋渔业、休闲渔业、冷链物流业、水产品加工等方面的信贷支持,推动海洋与渔业产业转型升级。截至2016年7月,邮储银行海南分行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贷款余额超过4亿元,累计为4000多户捕捞养殖客户提供了融资支持。
2015年以来,邮储银行海南省分行在服务海南海水养殖业、捕捞业、滨海旅游业等方面陆续开发了很多金融产品和服务。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金融服务,邮储银行海南省分行做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例如渔船抵押贷款、南沙渔船抵押贷款等信贷产品是针对目前急需资金造船的渔民设计的,该产品以在建渔船作为抵押,按造船进度支付信贷资金,很好解决了渔民无抵押物到银行贷款的难题。针对小微企业的小额信贷金融服务,则一般按行业进行细分,设定最高的贷款额度和利率水平。
福建海峡银行作为渔博会唯一参展金融机构,为参会的国家、企业和协会提供“管家式服务”支持海洋产业发展。截至2016年10月末,海峡银行海洋产业授信规模达到了123.91亿元,服务超过978个客户,授信余额25.13亿元,同比增长12%。同时,在省海洋渔业厅的支持帮助下,海峡银行依托政银企良好合作的优势,与省远洋渔业发展促进会共同牵头行业内的龙头企业,成立水产产业联盟——海洋企业俱乐部,目前参与的企业达56家。
2017年,国内外经济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短时间内经济较快复苏的可能性不大,宏观经济下行背景下海洋经济发展也面临巨大挑战。但2016年以来,国家针对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和战略目标,出台了一系列规划措施,旨在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发展、引导金融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合理配置海域资源、强化海洋科技、海域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整合海洋调控资源形成政策合力、推进蓝色经济国际合作。诸多政策利好下,2017年海洋生产总值增速仍有望高于P的增速达到6.7%,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加速,引导海洋经济集约高效发展。到“十三五”期末,全国将建设100个左右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推动以海洋牧场为主要形式的区域性渔业资源养护和综合开发。海洋新兴产业深入发展,进一步催生市场需求。
根据《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深圳、上海等城市将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已经有了的基础,以“海洋高新”为主打之一的上海临港地区将“打造海洋发展战略桥头堡”,培育发展处于海洋产业链高端、引领海洋经济发展方向的先进海洋经济产业集群;深圳以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装备等为代表的海洋未来产业当前正快速发展,且在港口贸易、集装箱规模有发展基础,未来倚靠粤港澳大湾区,有助于初步构建出湾区经济发展格局。
2017年,我国经济下行趋势短期仍难以扭转,提质增效仍是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工作。在经济新常态下,海洋经济发展速度将保持较长时期的稳定增长,着重统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海洋高技术产业的实施与建设,积极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高端海洋装备和海水淡化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探索破解制约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预计2017年,我国宏观经济将继续下行,P增速或将降至6.5%左右,海洋经济也将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海洋生产总值增速较2016年有所下滑,但在政策利好的支撑下,海洋生产总值增速仍有望高于P的增速达到6.9%。到2020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或将达到91731亿元左右。
:我国海洋产业发展将保持规模平稳提升,增速将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过渡发展态势。具体来看,在国家政策引导和扶持下,我国海洋产业将继续巩固优化“三二一”的产业结构,特别是滨海旅游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等服务业将实现较快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水利用等第二产业将保持增长态势,高科技附加值产品比重将进一步提高。综合来看,预计2017年,我国海洋产业增加值在46282亿元左右,同比增长8.8%。
:预计“十三五”期末,我国海洋经济结构调整将实现重大突破,以技术支撑、自主研发、智能制造为特征的新型蓝色经济将初具规模,增速或高于同期P增速。一方面,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继续优化。海洋服务业和海洋新兴产业将成为拉动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占比或达到75%左右;另一方面,科技兴海战略初见成效。主要体现在海洋生物医药的研发生产、深海勘探和海洋资源利用装备的研发设计等方面。同时,海洋资源和问题仍将是制约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未来将加大对海洋资源使用权的管理和执度,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机制。“十三五”期间,在“拓展蓝色空间”的政策引领下,海洋经济将持续平稳较快发展,预计到2020年,海洋产业增加值有望达59442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率为8.9%左右。
2017年,尽管海工装备制造业仍难有希望走出低迷态势,但作为《中国制造2025》明确的十大重点领域之一,“十三五”时期,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将继续寻找转型升级和现实需求的结合点,提高发展质量的效率;防腐涂料行业也将伴随《中国制造2025》迎来重大发展机遇。预计2017年,海洋相关产业将保持较快发展,增加值有望达到27765
政策风险“十三五”规划中实施陆源污染物达标排海和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建立海洋资源承载力预警机制。这意味着海洋化工、海洋生物医药研发、海洋工程建筑业等部分海洋产业面临环保政策风险。该类行业存在较大的污染排污和生态的,我行在信贷时应严格审核相关申请企业的排污许可证。同时,深海养殖和远洋捕捞等新兴渔业应同样进入捕捞量的审查范围。
技术风险我国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引领与带动能力不足。目前,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贡献率超过60%,但仍低于发达国家70%以上,海洋科技率不足30%,支撑海洋经济发展的自主核心技术缺乏、率低,特别是海工装备制造业和重防腐行业,仍然呈现外资主导国内市场的现象。尽管“十三五”期间国家已经将海工装备制造业列为重点发展产业,但技术弱势目前依然存在。
生态风险近年来,陆源入海污染压力仍然巨大,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严重,海洋风险依然突出。广东、厦门等省市的海岸范围加大,辽宁、和山东等省的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严重;从陆源污染物排放入海的情况看,枯水期、丰水期和平水期流入海监测断面水质劣于第Ⅴ类地表水水质标准的比例分别为35%、29%和38%,同比分别降低23%、27%、7%。全年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次数占监测总次数的50%,较上年有所降低。106个入海排污口全年各次监测均超标。我行对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水养殖业、近海渔业等领域投放贷款时应谨慎。
海洋灾难风险我国海洋灾害主要以风暴潮、海浪、海冰和海岸为主,赤潮、绿潮、海平面变化、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咸潮入侵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此外,我国还存在发生海啸巨灾的潜在风险。海洋灾害对我国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和海洋生态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统计结果表明:2016年,我国各类海洋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亿元。其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是风暴潮灾害,占总直接经济损失的92%。严重的海洋灾害对海洋经济产值造成的损失不容小觑,我行应加大对海洋灾害的风险规避,特别是福建和广东海洋灾害频发省的风险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