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宏观经济> 文章内容

宏观研究:2016年中国经济前景的共识偏好

※发布时间:2015-12-27 15:15:2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一、国别差距是后起国家发展原动力

  回顾中国经济过去所处的国际(横截面阶段)及自身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分析经济的前景。2007年前后,国际贸易扩张达到极限,次贷危机的发生宣告了全球化经济结束。二十世纪初全球化经济大潮中,此间中国受益贡献颇大,而最大受益群体莫过于代表中国工业中坚力量(国有企业)的扩张达到人类历史的峰值(钢铁,水泥,铜等)。对经济增长度的辩论,已形成诸多共识性结论,用交易视角简述:时间先后及工业积累原因,诸多国家经济发展之间出现差距,表现为资源与资本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几大环节的配置差异,归结到商业运行上,则是投资机会的风险收益分布差异。这样的下,国别间、行业间显然地产生了巨大套利机会。中国的,就是打开这种套利机会实现的大门,塑造了强劲的贸易纽带,进出口庞大的自然资源、资本、信息、技术,实现了强劲增长。随着中国的发展,行业规模的壮大,中国大部分工业品自给自足能力大幅提升,先前全局性普遍性的差距缩小(套利机会变得更小了),转而体现为局部差距长期无法,譬如大部分的高端制造产品(高性能材料,芯片,医药,计算机信息领域等,软差距)以及制造高精度、性能产品的制造业系统(硬差距)本身。

  当然国别差异要能推动经济大规模长期发展,需要一些条件:其一,经济的国别差距足够大,中国相对发达国家落后太多,套利空间驱动的贸易机会足够大而且多,有市场深度。其二,中国的经济体量足够大,人口多需求大,注定这个改善过程要比小国家慢,意味着这样推动经济增长会持续时间比较长,国际贸易规模扩张的周期也比较长,有市场广度,因此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持续了很多年。现如今市场深度和广度的差距大幅缩小。

  差距的缩小表现为更为宏观的信息和现象就是,低端产业相对收缩和稳定,高端产业需求仍然旺盛,看起来经济不行,实际活力还在。只是这部分活力暂时主要由提供相对高端和高健康质量保障的国外企业所享有。可以看到中美回报率差已经达到历史低位,中国在宏观层面的与美国的国别差已经很小,所能推动经济增长的贸易空间也急剧收缩,从外延式发展将内涵式发展。未来的增长率将是较低的,主要的增长机会在相对高端制造和服务领域。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推荐:

关键词:宏观经济研究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