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宏观经济> 文章内容

2014年审计师《宏观经济学》精选考点:市场失灵与干预

※发布时间:2018-10-26 16:11:5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解释:某个人无法他人去同时利用灯,此即非排他性。某个人利用灯也并不影响他人利用灯,你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此即非竞争性。)

  3.干预方式: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消费问题不能由市场上的个人决策来解决,必须由来承担提供公共物品的任务。

  (解释: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决定了人们不用购买仍可以进行消费,因此公共物品就没有价格,生产者也就不愿意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所以,必须由来承担提供公共物品的任务。)

  1.定义: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也称为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简单理解为某些经济活动导致外部其他人受益或受损。)

  外部不经济(负外部性)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厂商的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不利影响1.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1)征税(针对生产的外部不经济):由向引起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征税。即把引起外部不经济的外部成本转给引起这件事的生产者。此时,mimk-009污染就成为生产者成本的一部分,使私人成本增加到与社会成本相等。

  补贴(针对生产的外部经济):由向引起外部经济的生产者给予补贴。即把引起外部经济的外部收益转给引起正外部性的生产者。此时,外部收益就成为生产者收益的一部分,使私人收益增加到与社会收益相等。

  一类是经济管制,主要指对垄断厂商的产品价格、产量、市场进入和退出条件、特殊行业的服务标准的控制等。

  1.影响:信息不对称(不完全)不能实现商品市场、要素市场和所有市场同时均衡,从而造成市场的无效率。

  (1)逆向选择:消费者无法对每一商品的质量进行准确判断,只能对商品的“平均质量”作出估计,并以此作为付费的依据,高于平均质量的商品由于消费者付费低则会退出市场。

  (2)风险:在交易或合约关系形成后,由于一方的行为难以被对方所察知,则一方有可能做出的选择。例如合同、不守诺言等。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