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宏观经济> 文章内容

【权威】专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稳就业、稳投资 打通循环梗阻 实现中国

※发布时间:2020-9-24 15:58:2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央广网9月24日消息 据中央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事关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那么,在新发展格局下,如何增强中国经济的主导权和控制力、打通循环梗阻?稳就业、稳投资的着力点又在哪儿?中国之声系列“权威”,24日专访嘉宾: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

  王昌林认为,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是要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找准新发展格局的方向和基点,增强主导权和控制力。王昌林说:“我们肯定更多的是建立以我们为主体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要有主导权和控制力,比如我们在产业链上,不能说很脆弱、不稳定、不安全。我们要提高它的稳定性,提高它的主导权、控制力,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会追求的目标。”

  对此,王昌林表示,要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王昌林说:“内需正在不断,随着我们4亿中等收入群体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今后我们肯定毫无疑问会成为第一大消费市场,而且消费层次多样性,既有高端消费也有中低端消费。我们的优势很突出,比任何发展中国家或者大国都具备综合优势,(比如)我们强大而完整的产业配套体系、现代的交通基础设施、人力人才资源等,中国的超大规模优势很突出。”

  从供给侧看,要牢牢供给侧结构性这个战略方向,疏通国内经济大循环的梗阻和堵点,同时着力解决结构性问题。王昌林说:“第一个是突破一些关键核心技术,畅通产业循环,提升产业链的稳定性。第二个是加大一些重要战略性资源的保障。第三个是要着力解决分配的结构性梗阻,巨大的消费潜力。第四是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比如服务业、教育、医疗养老需求潜力很大,但是供给不足。第五是要解决我们脱实向虚的问题,实物的循环和金融的循环二者紧密结合,推进金融的供给侧结构性。”

  数据显示,1-8月份,我国城镇新增就业781万人。8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6%,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王昌林分析,今年我国整体就业走势之所以能够实现前低后稳,显示出中国经济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空间,也是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的成效的体现。

  王昌林表示:“下一步核心问题还是要稳市场主体,我们90%的就业靠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不行,这个事就稳不住。第二要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特别是要适应我们国家新技术、新业态发展的产业转型升级和需求结构升级的需要。第三要解决就业的结构性问题,还是要加大教育、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对应我们的需要。第四要提升就业质量,提高就业者、劳动者的收入,要比较稳定、有保障、舒心,收入水平还要稳步提高。第五要进一步优化就业的服务,特别是解决一些重点人群的就业问题,比如大学生、农民工、青年的就业,这才是我们的未来。”

  二季度以来,随着我国各项政策措施持续显效发力,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恢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月回升向好。二季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8%,增幅比一季度提高20.9个百分点;7月份投资增速6.7%,8月份增长8.4%,连续5个月保持正增长。下一步如何继续“稳投资”?王昌林表示,关键是增强宏观政策的持续性。“千方百计扩大民间投资,一方面围绕着补短板,比如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另外一个是民生领域的一些短板,应急公共卫生体系、基本公共服务、环保投入、大江大河治理等;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另一方面就是促进投资和消费双升级的投资,比如物流、教育、养老,是消费(领域)又需求很大,应该说我们投资的潜力和还是很大,提高投资的效率,把钱用在刀刃上。”

  只有立足国内循环实现规模经济,刺激市场主体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夯实参与国际经济分工的产业基础,大国经济才能深度参与国际循环,实现更大发展。王昌林总结说,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一如既往地市场化方向。“三季度过后我们经济的平衡性、协调性、稳固性在增强,恢复的动力在增强。这得益于市场化积累的强大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产业体系以及市场的韧性和活力,没有这些是不行的。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市场化的方向不、对外不,这是我们40多年来的基本经验。”

  【权威】专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数字技术助推产业链转变 以质量为核心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当前,我国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背景下,什么才是撬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杠杆?如何更好促进国内循环?要想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力点又在哪里?中央电视总台中国之声系列“权威”,9月23日推出,专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和持续,无疑给全球经济恢复与发展带来更多也更大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今年上半年,厦门市P增长0.6%,增速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居15个副省级城市之首;一系列指标真实反映出经济持续回暖的态势。《权威》9月3日专访厦门市委胡昌升。

  【权威】专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稳就业、稳投资 打通循环梗阻 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事关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那么,在新发展格局下,如何增强中国经济的主导权和控制力、打通循环梗阻?稳就业、稳投资的着力点又在哪儿?梦见放鞭炮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