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先导产业。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面实现现代化新阶段的背景下,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实现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打造中国制造“升级版”的重要抓手。因此,深入分析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对于我国制定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等具有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当前,全球正迎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一些重大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到产业和经济发展各领域,带动以绿色、智能、融合为特征的群体性重大技术变革。全球正在步入一个新兴产业孕育发展的关键时期。未来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出现以下新趋势、新特点。
新兴技术不断涌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十四五”和未来一段时期内,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及与之相契合的产业化、市场化新径、新渠道的发现,量子信息、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脑科学、能源互联网等众多前瞻性、性技术创新快速扩散,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向多个方向快速发展,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信息、生物、能源、材料、先进制造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和跨领域的交叉融合将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潜力巨大。以AI和5G产业为例,据专家预测,到2025年,全球AI产业总体规模将增加到1500亿美元,全球5G价值链创造的P将达到1.5万亿美元,同时通过乘数效应可以带动全球新增5.3万亿美元的经济产出;到2030年,全球包括AI和5G在内的数字经济总体规模将达到40万亿美元。
世界对新兴产业发展主导权、控制权的争夺将更加激烈。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事关未来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和经济发展的潜力,世界特别是发达国家纷纷出台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举措。可以预见,“十四五”和未来一段时期内,为了夺取全球产业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和主动权,之间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重点方向、政策支持的博弈和争夺将更加激烈。尤其是美国,为了继续维持其界产业链治理中的主导权、继续占领全球产业国际竞争的制高点、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对和挑战其全球霸权地位的新兴大国,不惜采取军事上挑衅、上、经济上脱钩、技术上、产业链上断供等多种手段进行全方位,而且这种措施很可能将越来越系统,力度将越来越大。而新兴大国也正在积极利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弯道超车”机遇,大力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由寻求单项突破转向整体提升,摆脱全球价值链的“低端锁定”和“高端钳制”。其与发达国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的竞争将由错位竞争全面正面竞争。因此,未来一段时期内,世界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与以我国为主的新兴发展中大国,在AI、5G、量子信息、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国际竞争将十分激烈。
产业融合趋势增强,产业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产业融合是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成新动能、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方式。“十四五”和未来一段时期内,随着全球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产业融合平台和载体的进一步完善,全球产业融合将继续向前推进,融合广度和深度将不断拓展。首先是各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部之间的融合将越来越多。如新材料产业链向下游应用延伸,上下游产业纵向融合、协同发展,推动新材料日趋低维化和复合化、结构功能一体化、功能材料智能化、材料与器件集成化、制备及应用绿色化发展。其次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的产业融合将越来越多。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的交叉融合,正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单点技术和单一产品创新加速向多技术、多产业融合互动的系统化、集成化创新转变,集成多领域先进技术的新产品将不断涌现。再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合正在不断催生出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新技术和新产品,使得智能网联汽车成为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再次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产业融合不断发展。如数字经济从技术范式、价值形态和生产组织三个方面与传统制造业、服务业实现深度融合,从而不断催生新的增长点。再如,机器人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与传统医疗器械产业的融合催生手术机器人、人工智能支架等新产品,加速推动传统医疗器械向新一代医疗器械转型升级。
创新发展进入新阶段,并跑、领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域不断增多。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采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径,产业发展处于跟跑状态。如在国外成熟技术和产品的基础上,国内互联网产业较多开展应用模式创新,生物医药产业依靠仿制药来参与全球产业链。目前,随着国内技术水平稳步提高、国际国内技术代差快速缩小,一方面我国技术引进的可操作空间越来越小,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也不可能把其先进技术转让给我国。在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要不来、讨不来、买不来的情况下,“十四五”和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必须在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下,夯实技术创新基础,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前布局前瞻性技术和性技术,在越来越多的产业领域实现与发达国家的并跑甚至超越与领跑。预计到2025年,我国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将建成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综合发展体系,产业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物联网、通信设备、智能联网汽车(车联网)等部分领域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生物医药领域将形成从科研到成药的全产业链能力,生物新药物和新疗法的技术基础将更加,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免疫治疗等部分领域将进入世界先进水平;高端装备领域中,除高铁继续处于领跑地位外,集卫星遥感、通信和定位功能于一体的北斗系统将进入世界领先地位,大型运输机、大型客机等也将实现发展的新跨越。
新兴产业仍将较快增长,产业间增速将出现分化。2015—2019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7%,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年均增长15.1%,均明显快于整个工业和经济的增长速度。同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部,服务业增速明显快于工业。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增长仍将快于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但产业间增速将出现明显分化。从技术创新能力、技术成熟度、市场需求潜力等多个维度看,未来5—10年,集成电和光电子等电子元器件制造业、5G和产业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服务业、与基因技术相关的原创新药与医疗服务、先进功能和结构材料、航空航天装备与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及其上下游产业链、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领域等,将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的引领产业。而一些技术不成熟、市场待培育、盈利主要依靠政策补贴支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几年产业发展将步履维艰,产业增速将出现明显回落。
区域产业发展态势出现明显变化,但三大都市圈仍将占主导地位。近年来,全国各地都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培育地方新的增长动能、实现赶超进位和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纷纷出台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出台重大支持政策。在这场竞争中,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已经占据了领先优势,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引领者,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区域布局呈现出明显的东部凸起、部凹陷的不合理格局。“十四五”和未来一段时期内,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东高西低、南快北慢的区域发展态势和格局有望逐渐改变,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有望加快,发展水平与东部沿海三大都市圈的差距将逐步缩小,但中短期内三大都市圈的产业主导和领先地位仍将不可。预计到2025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形成以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地区为核心,以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为支撑,部地区快速发展的产业空间发展格局。范冰冰和王学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