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宏观经济> 文章内容

成都日报

※发布时间:2017-10-19 14:28:5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一走来,省委始终坚定如一:习总的就是四川的方向,的大政方针决策部署就是四川的方向,9100万蜀中儿女的期待就是四川的方向。

  “贯彻落实党的、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年来,省委始终锁定这一全省工作主题,一张蓝图绘到底,矢志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这是时代的主旋律,这是治蜀兴川的大方向。

  五年来,省委全会对标中央要求,及时出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全面依省、全面从严治党和灾区重建发展、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全面创新、绿色发展、严肃生活等《决定》。遵循理政的大逻辑,构建治蜀兴川的大格局。

  在习总心中,四川是西部地区重要大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他希望四川“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站在更高起点谋划发展,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天府新区,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头顶六项“国家级”头衔,以四川万分之三的国土面积贡献了超过全省百分之六的经济总量,昂首成为国家战略与四川的一个交汇点。

  不独天府新区。五年来,一大批国家重大战略在四川交汇叠加。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全面创新试验区、贸易试验区……一个个“试验田”喜获丰收,一大批“四川智慧”“四川方案”“四川行动”在全国推广。

  芦山地震重建,中央交给四川重大任务——探索“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恢复重建新。之下,这一探索为全国乃至世界有效推进巨灾治理提供了成功范本,有力彰显了四川作为。

  走在前列,才能登高望远;更高起点,方有更大作为。五年来,省委立足四川、对标全国、勇挑重任,在服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担当四川,在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中展现四川作为。

  宏观经济下行,强烈地震突袭,藏区任务繁重,脱贫攻坚更具特殊性艰巨性,干部队伍中问题集中……前行上,一道道难题都是硬骨头,一对对矛盾都是必答题。的挑战,四川都有;其他地方没有的困难,四川也有。

  从转型发展到灾后重建,从脱贫攻坚到重塑生态,省委带领全省各族干部群众,一夺隘:新旧动能加速转换,脱贫攻坚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灾区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四川藏区静悄悄地发生根本性历史性变化,全省生态发生可喜变化……

  从对标中央上“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川一一对应,以省委全会《决定》的形式加以贯彻。谋小康之业、扬之帆、行之道、筑执政之基,一步一步抓落实、谋创新,有力推动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发展。

  从战略目标上“立”。多点多极支撑、“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创新驱动——“三大发展战略”顺势而出,直指四川最突出、最棘手、最需要解决的矛盾。“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两个跨越”奋斗目标凝聚全省上下共识。

  从特殊任务上“立”。在四川,有两个概念广为人知,一个是“头等大事”,一个是“一号工程”,分别对应脱贫攻坚、全面创新。这是习总牵挂的两件大事。省委坚定看齐,全力推进。几年下来,脱贫攻坚首战告捷,一些做法为全国带了好头;全面创新试验先声夺人,全国首批推广的17条经验,四川贡献了8条。

  9%——这是四川五年经济平均增速,高于全国两个百分点,对“发展是第一要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作出了生动注解。

  五年来,四川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16年经济总量达到3.26万亿元,在全国排位跃升至第六位;五大经济区发展强劲,多点多极竞相发展格局加速形成;产业结构、动力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之变,带来四川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全省上下呈现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民生不断得到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干部群众奋发有为的良好局面。

  沿着习总的方向,五年来的实践一个真理——四川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根本在于以习同志为核心的的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总系列重要讲话和理政新新思想新战略的科学指导。

  小康,蕴含着中华民族对安定美好生活的恒久守望。作为后发地区的四川,牢记总重托,将改变群产生活面貌与转换经济发展动能,统一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努力探索后发地区向现代化目标迈进的新

  1万多名第一来了,他们走进1万多个贫困村,常年奔走在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为改变贫困户生活尽心竭力。

  广东浙江等兄弟省市派人来了,在东西扶贫协作机制下,带来一大批民生帮扶、人才培训、教育提升、产业扶持、就业创业、生态项目。

  世界500强也来了,最近的代表是美国美敦力公司,这家全球最大医疗器械公司几天前奠基它在四川投资的第三个项目,要用全世界最先进的产品解决中国西部最基层群众最棘手的就医问题。

  到西部去、到农村去、到偏远山区去,带来人、带来资金、带来技术,或是推动、或是市场带动、或是情感驱动,各类资源要素加速流动和重新聚集,改变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影响着四川现代化进程,也预示着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小康梦想正加快照进现实。

  30多年来,从“解决温饱”到“小康水平”,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不断丰富,小康社会的建设持续推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党的明确,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宏伟目标。习总强调,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

  2013年5月召开的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明确“贯彻落实党的、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省工作主题,确立“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奋斗目标。这是四川立下的“军令状”,也是必须完成的任务。一场全面小康决战决胜的总体战由此打响,如何统筹配置各类资源,分好蛋糕的同时做大蛋糕,着决策者的智慧和能力。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总在十八届中央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这段讲话深入。增强人民的“获得感”,成为四川全面小康实践的总要求。

  这几年,省委省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在手上,各种资源持续向民生倾斜,民生支出一直保持在财政支出的65%左右——

  劳有所得,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7%、11.5%。

  病有所医,完善全覆盖的乡村卫生服务体系,确保每个乡镇都有一所卫生院、每个行政村都有村卫生室。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总这句朴素的话,被四川各级领导干部常挂在嘴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四川重视总量更重视人均,重视平均数更重视大多数,这决定了民生资源的倾斜方向。

  四川是全国6个扶贫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2012年底,四川贫困群众750万人,逼近全国贫困人口1/13。四大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面积占全省总面积逾7成,88个贫困县几近全省县市区总数的一半。

  四川把脱贫攻坚作为全省头等大事,念兹在兹、唯此为大,举全省之力、集全民之智,打了一场脱贫攻坚战。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中国扶贫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习总对四川提出要求,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下一番“绣花”功夫。

  以精准为标尺,四川锁定“两不愁、障”和“四个好”目标,聚焦“四区”和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和驻村帮扶机制,打出组合拳。以上率下,省领导和各级干部带队开展多轮全覆盖调研督导,扎实推进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就业增收、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低保兜底、金融扶贫等,创新设立“四项基金”,广泛开展“四好村”创建,有效推进省内外对口帮扶。

  2016年,全省脱贫攻坚首战告捷——5个贫困县摘帽,2437个贫困村退出、108万贫困人口脱贫,被评为脱贫攻坚综合评价好的8个省份之一。全省农村人口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1.5%下降到4.3%,脱贫攻坚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

  高标准高要求的全面小康,必须依靠高质量的发展。分好蛋糕的同时,必须做大蛋糕。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也必须是新的发展动能生成的过程。

  党的以来,习总多次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对多项重要经济指标人均水平低于全国平均值的四川而言,发展更是必须紧紧抓住、一刻也不能放松的中心任务。这既是省委的鲜明导向,也是立足实际的战略选择。

  这几年,特殊冲击一波接一波,发展难度一年紧一年。四川始终保持专注发展定力,毫不地推进科学发展转型发展,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始终“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四川将调存量和扩增量并举。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主动淘汰落后产能,2013年以来关停小煤矿753处、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488户,提前完成国家任务;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决心积极培育高端现代产业,集中培育航空与燃机、信息安全、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生物医药、现代金融、旅游、石墨烯等一批重点产业。2016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6万亿元,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2%,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经济结构实现历史性转变。

  始终多点多极支撑发展、城乡共同繁荣,四川在提升首位城市的同时,着力次级突破,夯实底部基础。成都平原经济区经济总量超过2万亿元,川南、川东北经济区经济总量超过5000亿元,天府新区发展势头强劲,经济总量过千亿的市州达15个,较2012年增加8个,过百亿县(市、区)达112个,较2012年增加38个,多点多极发展进入整体跃升期。四大城市群建设、百镇建设行动成效明显,百万人口大城市达到5个,较2012年新增4个,平均每年城镇吸纳农业转移人口100万人以上,建成幸福美丽新村16282个,新型城乡关系初步形成,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始终将自身发展放在国家大局中谋划推动,四川积极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更大范围参与世界经济大循环。一方面融入全国乃至全球现代产业协作和市场体系,更大程度分享产业链创新链上的高阶价值,一方面吸引来自全世界的高端企业和优秀人才汇聚四川。随着发展格局越来越大,四川的现代化道越走越宽。

  从世界来看,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迈向最大规模的小康社会,中国奇迹世所未见,其理论与实践贡献将启迪未来。

  从中国来看,四川各族群产生活面貌焕然一新的过程,与四川经济发展动力的过程,统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正在探索后发地区向现代化目标迈进的新。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