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宏观经济> 文章内容

1、昆工大学工业废气净化及资源化利用省创新团队认定申请书doc

※发布时间:2020-1-8 16:56:55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1.本站不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云南省创新团队认定申请书 团队名称: 昆工大学工业废气净化及资源 化利用省创新团队 团队编号: 承担单位: 昆工大学 主管部门: 云南省科技厅 团队带头人: 宁平 联系人及电话: 李凯 申请日期: 2012年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填写说明 一、本申请书于省创新团队申请认定时填报。 二、各项内容应实事求是地逐项填写,各栏不够时,可自行加页;应字迹清晰,页面整洁;外来语首次出现应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述;规格为A4纸,用宋体字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 三、各表中带“( )”的内容,为选择性条款,请填入选定条目的代码,可复选。 四、本申请书不使用塑料封面。附件材料应包括:团队计划任务书、发表专著、论文、取得专利情况、获情况、争取项目情况、人才培养情况、效益情况等团队建设期内取得的复印件。五、申请认定时请同时提交经费决算报告。 一、基本情况 申 请 单 位 团队名称 昆工大学工业废气净化及资源化利用省创新团队 承担单位名称 昆工大学 团队带头人 宁平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景明南昆工大学 联系人 李凯 联系电线 电子邮箱 单位类型 (1)1. 高等院校 2. 科研院所 3. 国有企业 4. 非公企业 5.其他 团队建设起止时间 2012年6月~2015年5月 申请认定时间 2015年10月 申请认定地点 二、任务书确定的考核指标及完成情况 《云南省创新团队计划任务书》考核指标 团队完成的考核指标 (2)吸收、引进优秀人才 3-5人; (3)组织专业学术 1-2次; (4)邀请该领域国内外知名专家、交流10人次以上; (5)在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 40 -50 篇; (6)出版专著 1-2部; (7)申请专利 20-30 项; (1)项目如下:;2、科技部国际合作1项; 3、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4项; 4、国家其它部委项目3项;5、国家自科基金联合基金2项; 6、科技部支撑计划1项。 )团队吸收、引进优秀人才关清卿、、张秋林、刘树根、张冬冬、李凯、孙鑫等优秀人才。 )共组织专业,是: (4)邀请该领域国内外知名专家、交流10人次 (5)在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6篇。 )共出版专著 (7) (8)培养博士后、硕士共计 20-30名。 (8) 三、创新团队实施目标和主要研发内容完成情况 目标完成情况 3发展,积极吸收、引进国内相关领域的优秀博士及博士后人才,核心已经依托团队培养成该领域的学术带头人,该团队已国内该领域的水平。 建设期间,部分青年教师赴企业一线去挂职,将专业技术知识有效运用在企业生产中。并取得良好的成效。团队赴国外进行访问学者或者博士后,拓宽视野,促进专业技术的和发展。团队,相关中心或者平台,例如冶金及化工行业废气资源化国家地方工程中、国家脱硫中心(昆明分中心)等平台的建设,为青年教师的发展了和经费的支持。3.1.2 运行机制 创新团队在建设期按照“面向产业需求,引领产业发展”的原则,实行“产业目标、创新、科学评价、效益优先”的运行机制,实行学术带头人负责制。 (1)团队建设期,相应的团队制度和政策,促进团队科研人员的流动和技术的相互渗透。团队科研队伍的合理人员。建设期,由实 (3)团队建设期,团队 (4)团队建设期,定期对进行业绩考核,实行优胜劣汰的管理机制并一定程度的制度。 .1.3 预期目标完成情况,打造云南省乃至国家一流的工业废气净化及资源化利用研究团队,,团队可围绕国家和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和振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重大工程建设等需要,开展从基础理论到多尺度放大、再到工程化应用的研究,加快基础理论的效率,对国家和云南省国民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将更具实效性。 建设期, (3)团队建设期,采用良好的科研条件吸引相关学科高层次人才,形成具有行业领先、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通过人才培养从而为国家和地方科技进步及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 ,形成了新的研合作机制,采用联合研发、专利共享等多种方式,开辟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构建了长期、灵活多变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团队建设期,积极与大中企业合作机会,为云南省国家重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和优质服务研发内容及完成情况 本创新团队立足云南、面向全国,以解决省重点行业工废气净化及资源化利用问题为出发点,以相关技术开及项目产业推广为目标,研究开发针对典型工业废气净化及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技术,对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目标要求、调整产业及经济结构,保障重点行业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符合国家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的目标需求,节能环保产业作为云南省“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最具潜力和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工业废气净化与资源化利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团队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环保技术、具备相关产品和装备制造能力,黄磷尾气、密闭电石炉尾气、高炉尾气净化与资源化利用等节能环保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团队围绕云南省磷化工、煤化工、有色冶金、钢铁冶金等产业发展中工业废气深度净化、一氧化碳废气资源化以及烟气粉尘捕集、回收、利用等具备产业化示范条件的系列研究进行工程化和系统集成,并实现产业化。以产业化工程为纽带,培养出污染防治和工业废气综合利用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团队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项目,分别与四川川投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云南云维股份有限公司、株州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联合申报并开发,主要研究内容和业绩贡献列举如下: (1)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典型有毒有害工业废气净化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与川投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申报。该项目针对黄磷尾气CO浓度高、易燃易爆、污染组分复杂等特性,开发了气态污染物还原气氛下低温微氧催化氧化净化技术;研制了黄磷尾气深度净化低常温精脱氰、精脱硫催化剂、低温微氧多功能水解催化剂,实现了黄磷尾气深度净化;开发了黄磷尾气液相催化氧化净化技术;开发了催化剂再生技术;开发了满足不同资源化利用要求的系列装置与设备。该已全面实现工业化应用,经高效净化后的黄磷尾气已经分别用于碳一化工原料气等,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参与编制了《黄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黄磷尾气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5-2008)等国家标准。除磷化工行业外,本已应用到电石、钢铁等排放CO工业废气的行业,对相关行业节能减排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和推动作用。该项目“黄磷尾气催化净化技术与应用”获2014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 (2)国家发改委高科技产业化项目“密闭电石炉干法除尘与净化技术”与云维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电石炉净化后的尾气主要成分为CO,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既是一种高热值气体,又是羰基化反应的主要原料。每生产一吨电石会产生400Nm3尾气。本技术采用干法除尘+催化氧化净化的密闭电石炉尾气工艺属国内首创,生产工艺先进,经济合理,既消除了密闭电石炉生产中的污染,又获得具有高价值的化工原料气,每吨电石比纯湿法技术减少1.25 吨循环水用量,达到了密闭电石炉清洁生产的目的。该项目“矿热炉尾气催化净化技术与应用”获2012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技术发明一等。 (3)国家“863”计划主题项目“有色炉窑烟气高浓度SO2回收及重金属协同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与株州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该技术以铅锌等冶炼烟气作为治理对象,针对有色冶炼烟气中SO2浓度高、气量波动大、同时含有Hg、As、Cd、Pb等多种重金属的特征,将冶炼烟气经预处理后、采用(NH4)2S (或Na2S)及HgCl2溶液高效液相吸收,可同时脱除烟气中SO2和重金属(Hg、As、Cd、Pb),并对重金属和硫产物进行回收利用,最终获得硫磺或硫酸铵产品(可选),为我国有色冶炼烟气污染物控制提出一条可行途径。结合该项目,由被推荐人宁平为第一执笔人完成的国家标准《锡、锑、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0770-2014)已正式颁布实施。该项目部分“云南有色金属冶炼等主要行业SO2排污系数调查研究”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二等。 (4)国家支撑计划项目“高炉煤气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与山东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高炉煤气虽然CO含量不高,但其量大,每吨焦炭产高炉煤气3500~3600m3,换算为CO量为840~870m3。高炉煤气煤气因含有一定量的N2,满足合氨原理需求,采用高炉煤气合成氨的方法省掉了主要原料焦炭,节能减排效果显著。以4万吨/年合成氨规模(即容积为1000m3的高炉)计算,年节省标煤6万吨,减排CO2 15.84万吨,年产值1亿元,采用该技术可使合成氨吨成本下降1817.6元,如果将钢铁工业排放的冶炼煤气利用50%,则对全国工业CO2减排的贡献率将达6%,是钢铁冶炼和化工行业真正意义上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显著。该项目部分“焦炉煤气变压吸附分离甲烷新技术”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二等。 (5)云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SO2矿浆脱硫技术及工程示范”与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申报。该项目以西部支柱产业磷化工循环经济支撑技术开发为目标,为治理硫酸生产中排放的大量低浓度SO2,利用湿法磷酸生产的主要原料磷矿浆吸收净化硫酸尾气,吸收SO2饱和的磷矿浆作为优质原料返回制磷酸系统生产磷酸,实现了湿法磷酸生产企业SO2污染物的近零排放。该项目围绕“磷矿浆催化氧化脱除低浓度二氧化硫”中的关键技术难题,通过基础研究、小试、中试到工业化应用的系统研发,形成了具有创新性的基础理论体系和完整的低浓度SO2液相催化氧化净化技术体系,并将该技术体系应用到其它矿浆脱硫体系,如软锰矿脱硫体系等。除磷化工行业外,本应用领域已拓展到有色冶金、电力、无机盐等排放SO2工业废气的典型行业中。该项目已经在云、贵、川三省6个大型企业推广应用。 (6)云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大气污染风险评价和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研究” 与云南省监测中心联合申报。该项目针对云南山地城市地型及气候特征,以大型风洞为依托,开展以大气污染物和工业污染事故为对象的风险评价和预测预报研究。复杂山地地形导致流场发生剧烈变化,导致大气污染物扩散复杂化。大气边界层风洞可以模拟各种地形及气象条件下污染物在大气边界层中的传输和扩散,模拟成本低、花费时间、重复性、各种参数易于控制,有利于对污染物的扩散现象进行系统地研究。结合野外地面气象观测和高空气象探测结果,使用大气边界层风洞进行山地流场及各种气象条件下扩散实验,获取风廓线指数、地表属蛇的属相婚配表粗糙度、湍流等参数以实现模型系统参数本地化。根据大气边界层风洞示踪实验结果验证开发或引进的空气质量预报系统和工业污染事故的风险评价软件的适宜性,进而开展区域空气质量的预测预报和风险评价技术、模型与方法研究。该项目部分“复杂地形条件下重气泄漏及大气污染物事故排放风险预测”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二等。 四、附件材料目录 13 3.有代表性的著作、论文、研究技术报告、重要学术会议邀请报告目录及封面复印件……………………………………………………………………………123 4.发明专利证书及其实施情况的证明材料复印件…… ……………………159 5.科技与主持项目获证书复印件 ……………………………………271 五、团队名单姓 名 所在单位 出生年月 职务 职 称 现从事专业 项目分工 工作量 (人·月) 本人签名 带头人 昆工大学 1958年2月 院长/ 教授 工程 团队负责人 核心 昆工大学 1975年4月 教授 工程 气体净化15 王学谦 昆工大学 1975年10月 教授 工程 气体除尘15 罗永明 昆工大学 1972年5月 教授 工程 碳一化工15 唐晓龙 昆工大学 1977年2月 教授 工程 气体除尘 15 易红宏 昆工大学 1976年3月 教授 工程 气体净化 15 主要 昆工大学 1962年2月 研究员 工程 设备研发 陈 樑 昆工大学 1964年2月 教授 工程 碳一化工 李子燕 昆工大学 1962年1月 教授 工程 碳一化工 胡学伟 昆工大学 1979年1月 副教授 工程 催化材料 张朝能 昆工大学 1966年9月 正高工 工程 数值模拟 20 瞿广飞 昆工大学 1978年6月 教授 工程 气体除尘 20 黄小凤 昆工大学 1972年4 月 副教授 工程 碳一化工 张德华 昆工大学 1963年11月 副教授 工程 气体除尘 20 邓春玲 昆工大学 1975年2月 工程 实验研究 20 汤立红 昆工大学 1973年11月 工程 理论计算 20 关清卿 昆工大学 1981年3月 副教授 工程 碳一化工 张秋林 昆工大学 1983年7月 副教授 工程 催化材料 刘树根 昆工大学 1975年11月 副教授 工程 设备研发 张冬冬 昆工大学 1982年12月 工程 设备研发 李凯 昆工大学 1986年5月 副教授 工程 催化材料 孙鑫 昆工大学 1987年6月 工程 催化材料 六、单位审核意见 团队带头人(签章):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七、省科技厅意见 (部门盖章) 年 月 日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的言论。用户名:验证码:匿名?发表评论

  

关键词:邓春玲